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回流行歌。古代流傳時間最長的一首歌是什麼?清代俞樾說是《從軍五更轉》。他查宋朝的筆記,發現已經有了這首歌:“一更刁斗鳴,校尉連城。遙問射鵰騎,懸憚將軍名。二更愁未央,高城寒夜長。試將弓學月,聊持劍比霜……”反反覆覆,一共五段。這首歌一直唱到俞樾所在的清代,民國時還有,生命力可謂持久。只不過,後來被人填了男女調情的歌詞,從一首邊塞軍旅歌曲,蛻變成了“淫靡媚褻”之詞。
類似的歌曲還有不少。比如《蕩湖船》《小兒郎曲》等等。《揚州畫舫錄》說,玉版橋有個乞丐,家境本來豐厚,就因爲迷戀小曲而家產蕩盡,淪爲乞丐。他翻版了《小兒郎曲》,唱的是男女相悅之事,人人爭聽。其實,這首歌是由《十二月》《採茶》《養蠶》等歌曲演變而來,本身也和男女沒關係。只是當時有不少商人爭相出版詩詞戲曲的歌片兒牟利,翻印了幾十種歌詞版本,甚至荒村僻壤的雜貨鋪也有銷售。“乃知聲音之道感人深矣。”
中國人唱歌的天賦源遠流長,要不怎麼能編出《詩經》呢?不過儒家一直對其中來自鄭國、衛國的歌曲不滿,認爲“鄭衛之聲,桑間之音,此亂國之所好,衰德之所說”。鄭聲衛歌,來自民間,多描述男女關係,成了靡靡之音的代名詞,絕對算精神污染。和現在的許多流行歌一樣,總是受到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的攻擊。
《東軒筆錄》裏,就記載了一段關於“鄭聲”的爭論。有一天王安石和弟弟王安國、好朋友呂惠卿一起聊天,說起了剛剛看過的晏殊的小詞。王安石挺鄙視:“當宰相的人,還寫這些小風情的玩意兒,像話嗎?”王安國性子耿直,迴護晏殊:“他偶然寫寫這些自娛自樂怎麼不行?一點也沒影響他的事業啊。”呂惠卿呢,想巴結王安石,搶白說:“人從政了,必須要放棄鄭聲這樣的東西。何況他自己還寫,那就更不行了。”王安國正色道:“放棄鄭聲,不如遠離小人。”
呂惠卿覺得王安國這是在罵自己,從此和王安國失和。其實,他還真算是個小人,王安石那麼提拔誇獎他,可最後給王安石最大打擊的,就是他。
人品怎麼樣,唱什麼歌還真瞧不出來。流行歌自古以來就容易遭受主流社會攻擊,可生命力依舊旺盛,要不怎麼流行啊?唱唱男女之事怎麼了?人不流氓,人類滅亡,沒有男女,豈能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