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少有人不會下棋的。圍棋象棋不會下,跳棋軍棋五子棋什麼的,總是可以的。
下棋這事,古代就很普及,品種也多,其中不少玩意兒現在已經失傳了。比如有一種彈棋,人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玩。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講到彈棋,說有人考證,“古彈棋局,狀如香爐”。也就是說,彈棋的棋盤是中間隆起的。他還引用了兩句詩佐證:“意作彈棋局,心中亦不平。”可彈棋到了宋朝,已經沒什麼人會玩了,只在文獻中看到過。陸游遺憾地說:“恨其藝之不傳也。”
彈棋是要用手指彈的,玩彈棋的高手,是魏文帝曹丕,他居然能用手巾角把棋拂出去。不過強中自有強中手,有一天有個老百姓來求見,當着曹丕的面,低頭一甩,竟然用頭巾角拂起棋子來。曹丕當即自愧弗如。
看來,彈棋不是拼智力的棋,而是比技巧的。
象棋的歷史那是相當久遠了,春秋戰國時就有記載。不過最早的象棋和現在的並不一樣。清代錢曾的《讀書敏求記》裏,說過一種“七國象戲局”,這種象棋有七國——秦趙燕韓魏齊楚,代表戰國七雄,中間還有一個周,代表大家共奉周天子。只可惜,記載得簡單,也沒有玩法,七國象棋依舊泯沒在時間中了。
清代康熙年間,常熟人徐蘭奉命出塞,路上寫了些詩文,其中就提到蒙古象棋。他說,蒙古象棋棋盤縱橫各九條線,劃分成六十四格,紅黑雙方各有八個卒、兩個車、兩個馬、兩個象、一個炮、一個將。擺棋的時候,將放在中右,炮放在中左;將上面一格,車馬象分列左右;再前面,則排列着卒。
有趣的是,這些棋子不同於中國象棋上面刻着字,而是直接雕刻成型——徐蘭還解釋呢:“將”雕刻成一個塔,說明是崇佛教的;“象”雕刻成駱駝或者熊,是因爲北方沒有大象;沒有“士”,是因爲那裏不喜歡儒生;“卒”多,是覺得人多勢衆才能贏;走棋的時候不按照線走,而是按照格子走,是因爲覺得東西在格子中更安全;“馬”可以橫行六格、“駱駝(象)”可以橫行九格,是因爲駱駝跑得比馬快;沒有楚河漢界,滿盤隨意而行,體現了蒙古族跟着水草隨意放牧的習性;“卒”是直行的,還可以斜角喫掉前方的敵人,還可以往回走,作用同“車”,是爲了獎勵軍功。最後,衆棋環擊對方一塔,使對方的“將”無路可走,這就是贏了。——這哪兒是蒙古象棋啊,不是很像現在的國際象棋嗎?有人說國際象棋是中國象棋的變種,有人說是從印度起源的,但不管怎麼說,到了清代的時候,蒙古有了國際象棋——也許還是改進型的吧。
下象棋的,有不少高手。宋朝周密的《武林舊事》中就提到杜黃、沈姑姑、金四官人、李黑子等象棋名手,他們是象棋待詔,專門陪皇帝下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