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些假,不是有意的,傳着傳着就走了樣,假的變成“真”的了。這種事情在旅遊勝地比較普遍。范成大寫過本《吳船錄》,裏面就講到忠州酆都的過往。
酆都有個平都山,以前是術士們煉丹隱居的地方,比較有名的道士包括前漢王方平、後漢的陰長生。事兒就出在陰長生身上——這位陰長生得道成仙了,還留下不少古蹟,如陰長生的煉丹爐,還有山上的柏樹,相傳都是他種的。清代學者俞樾說,平都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人們叫陰長生爲陰先生,古話就是“陰君”。陰君陰君叫下來了,但後人就從字面理解:這陰君不就是閻羅王嗎?於是以訛傳訛,好好一個神仙福地,變成鬼都地獄了。當然,現在要說酆都不是鬼城,估計無數人都會急,靠着這個喫飯呢。經濟決定文化。
有一天,宋高宗在寢殿坐着,旁邊站着丞相湯思退。宋高宗無聊啊,問:“你家是處州的吧?你們那兒都有啥名勝古蹟啊?”
湯思退當然想把自己的家鄉說好點了,張嘴就來:“臣家鄉有個石僧題刻,寫的是,雲作袈裟石作身,巖前獨立幾經春。有人若問西來意,默默無言總是真。”
宋高宗聽着挺有意思,高興了,湯思退可急了。爲啥啊?因爲壓根兒沒什麼題刻。下班回家,他立馬把那首即興編的詩寫下來,派人連夜飛馬趕回家鄉。幹嗎啊?現刻!要不萬一皇帝哪天高興非要去看,不就穿幫了?
這就算多了個景點吧。其實現在也是,旅遊公司開發個山水,頭件事就是找傳說。有傳說的要宣傳,沒有傳說的,現編傳說也得宣傳。遊客信這個。
贗品中,字畫是最多的。說起這個,還有個好玩的段子。《封氏聞見記》中,講到唐朝兩位書法家蕭誠和李邕。蕭誠以寫見長,李邕以評論見長——蕭誠老想讓李邕品評一下自己的字,可李邕卻根本不給他這個面子。蕭誠把自認爲寫得最好的字給他,他都不看。次數多了,蕭誠覺得,李邕這是嫉妒自己,就是想在氣勢上壓着他。
蕭誠搞怪,寫了幾幅字,還給做舊了,天天當着人把玩。有天見着李邕,蕭誠說:“我家有王羲之的字,啥時候您給看看?”
李邕立馬答應了。可是過了十幾天,蕭誠也沒再提這事兒。李邕說:“哎,那王羲之的字,你都答應了卻不拿出來,別是忽悠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