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福建所出宋版書,最出名的是“麻沙版”。麻沙是福建一個地名,出的宋版書特別多。明朝宣德年間,衍聖公孔彥縉提議禮部收集麻沙版圖書,禮部轉奏皇帝,答覆是不僅蒐集,還要摹印;弘治年間,有旨要求福建官員對麻沙版圖書進行校正;嘉靖年間,福建官員還特別設立機構,任命負責人,專門校對麻沙版書籍。
爲啥麻沙版這麼有名啊?因爲種類多,這裏曾經是宋朝的出版印刷中心,到了清代,這一帶還有書坊村的地名。還因爲錯誤多,蘿蔔快了不洗泥,所以要特別用心校正。
在校正宋版書的過程中,明朝人還發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多宋版書用官府文件的背面印刷。有人發現《治平類篇》四十卷,用的都是元符和崇寧年間的公文背面。“其紙極厚,背面光澤如一,故可兩用,若今之紙不能爾也。”
這算是節約紙張的環保措施嗎?
說到圖書的裝幀,有記載說,宋版書有一種蝴蝶裝,就是將印好的書頁從中對摺,再把它們粘到書脊上。書一打開,彷彿無數蝴蝶的翅膀。
注意,有考證這種蝴蝶裝是不用線訂的,類似於今天的膠訂,卻更加簡潔。這樣的書頁容易脫落嗎?不會。明朝看到的宋版書,蝴蝶裝歷經數百年不脫落。原因就在於它使用的膠,是用楮樹汁、飛面、白芨末調和而成的,黏合性很強。後人還有人講到裝訂有“旋風頁”,清代學者俞樾認爲,旋風頁也許就是蝴蝶裝。
說到書商,古代比較有名的一位書商,是南宋時期錢塘人陳思。很多書中都提到他。他做了一套二十卷的《寶刻叢編》,講金石文字的,收錄了不少前人著作。其中歐陽修的《集古錄》,原書缺少收錄金石作品的時間順序,再比如李清照丈夫趙明誠的《金石錄》,時間倒是很詳盡,缺少的是產地,等等。這位陳思在賣書的過程中順便搞了個大博覽,等彙集成叢編,以上種種缺陷都被他補充得差不多了。做書商做成了學問家,俞樾說,他也是一個“異人”。不過,也有人對他有不同看法。宋末元初的文學家戴表元就認爲,原書有存疑,出版商爲了通順,按照自己的猜測率意而改,屬於“書之一厄”。
最後說說出版界的終端——書店。在古代,書店不叫書店,有自己的名字——文字鋪,或者文籍鋪。《夢粱錄》裏就提到杭州有尹家文字鋪、張官人諸史子文籍鋪。也許那時候賣書的,都是小書店、街邊攤。到了明清時代,纔有了書坊一說,規模比較大了。現在賣書的地方,叫書店,甚至叫書城,有的規模超大,就是讀書的人不多。2011年,國民閱讀調查顯示,我國每年人均讀書4.35本。而以色列60本,日本40本,法國20本……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圖書行業出現得那麼早,斯文敗落,數據真有點說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