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年慈禧老佛爺做壽,請譚鑫培進宮唱戲,戲碼是《捉放曹》。譚老闆有一句唸白“殺豬宰羊”,忽然念成了“殺豬宰牛”。唸錯了,自然沒賞,譚老闆倒也不以爲意。後來有人追問他:“老爺子你怎麼給唸錯了?”譚鑫培道:“今年是三陽(羊)開泰,本不願應這出戏。要照原詞一念,先犯了個大不敬的罪名。”
原來,這年是羊年,慈禧、李蓮英又都屬羊,不是三羊嗎?在老佛爺生日會上“殺豬宰羊”還了得?什麼都得講個避諱。譚老闆心細,自覺過濾了。這話傳到李蓮英那裏,李加倍賞了譚鑫培,後來,宮裏還把《捉放曹》這戲給禁了。
這個段子是戲劇評論家徐慕雲先生寫在《梨園外紀》裏的。這只是古往今來衆多因忌諱被過濾的一例。在中國,還真講究這個,爲尊者諱,爲顯者諱,爲權者諱。上面的人還沒說啥呢,底下有不少積極的。最典型的,秦始皇名字是嬴政,所以正月就不能讀成“政”月,必須念成“徵”月。
唐末軍閥楊行密割據南方,當地人就不能說“蜜”字,蜜改叫蜂糖了。十六國後趙的皇帝叫石勒,有一種叫羅勒的草,就得改名叫蘭香。後梁太祖朱溫他爸爸叫朱誠,所以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就得改稱叫州東、州西、州南、州北,韋城、聊城這些地名,也給改成了韋縣、聊縣。宋仁宗名叫趙禎,音近的蒸餅(饅頭),改名叫了炊餅。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還真有人爲這事捱了揍。南北朝北齊皇帝高歡,沒當皇帝的時候在東魏做宰相。有天下屬辛子炎跟他彙報事情,說了句某某事“取署字”,高歡就急眼了。爲啥啊?因爲辛子炎有口音,把“署”念成了“樹”,高歡他爸爸叫高樹啊,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板子。這要擱現在,高等數學怎麼唸啊?也許得改高數叫神算吧。
有沒有不在意避諱的皇帝呢?有,唐太宗。唐太宗叫李世民,他手底下倆大臣李世績、虞世南都跟他一樣,屬於“世”字輩兒的,唐太宗可從來沒想過讓這二位改名。直到唐高宗即位,纔想起避諱這事兒來,當時虞世南已經去世也就算了,李世績改名叫李績,“世”字兒就沒了。
有趣的是,唐太宗不給自己避諱,卻還記得爲隋朝的皇帝避諱。唐初,魏徵等人修《隋書》的時候,因爲隋文帝的父親叫楊忠,所以把該用“忠”的地方都改成“誠”。比如忠臣改成誠臣,《忠節傳》改成《誠節傳》。就連唐太宗寫詩,都寫成:“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都是爲楊忠避諱呢。這要到了朱溫那兒,還不都得給改回來?
不過,總的來說,唐朝人對避諱還是看得比較輕的。古書《唐摭言》裏,就收錄了一封曹州布衣袁參寫給宰相姚崇的信,有一段說:“您要是遭遇不測,被人抓了,老婆孩子也進監獄了,我一定以微薄之身,伏死一劍,以白君冤。”雖然是表忠心吧,但人家還好好的就這麼說人家,擱現在是不是也有些彆扭呢?
避諱特別繁瑣,是從宋朝開始的。宋朝是個避諱特別多的朝代。不僅說話寫字避諱,連姓名官職都得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