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了宋朝,汴梁燈會的主要場所在御街(皇宮正南的大街)上,開封府搭建的綵棚正對皇宮宣德樓。御街兩旁歌舞百戲無比喧譁,聲震十數里。吞鐵劍的、玩木偶的、演雜劇的、說書的、吐五色水兒的、煉丹的、彈琴吹簫的、馴猴的甚至馴魚的、馴螞蟻的、馴蝴蝶的……整個御街那叫一個熱鬧,走都走不動。
和唐朝一樣,宋朝元宵放燈也是三天。後來有所改變,汴梁可以放五天。《鐵圍山叢談》說,民間傳說,是吳越王錢俶來見宋太祖趙匡胤,出錢買了兩天燈,從此變成五天了。實際不是這樣。真實的情況是,後蜀孟氏投降,時間正好是正月。宋太祖心裏高興啊,下了旨意,開封元宵放燈,三天延長到五天。
到了明朝,北京觀燈的主要場所在燈市口,絹紗、燒珠、明角、麥秸、通草各種樣子的花燈,從正月十四就已經被店鋪掛了出來,做買賣的還會出燈謎招攬顧客,猜對了就送小禮物。還有人從燕山峽谷裏採來大冰塊,雕琢成花燈。燒火判兒也是受歡迎的節目,商家用泥土塑成個判官,中間是空的,裏面塞了柴草,點起來,噼啪作響,火星子從眼睛嘴巴里往外冒,十分好看。據記載還有鰲山燈,十分巨大,就是用青瓷做的三千多盞小燈,在大架子上,擺出一個圖案來,圖案還能不停變幻。點鰲山燈往往是燈會的高潮。
元宵節過多長時間呢?《萬曆野獲編補遺》裏轉載了永樂年間的聖旨原文:“正月十一至二十日,這幾日官人每都與節假者,民間放燈,從他飲酒作樂快活。”宣德年間的聖旨則說:“上元屆節,特賜百官假十日,在京軍民如故事,張燈飲酒爲樂。”法定假期十天,而且,一定要中央發佈放假安排,和現在一樣。
正月十五,並非假期的結束。在唐朝的長安,正月過半後,都市時尚男女就要乘車跨馬,出來賞花飲酒,往往找到一樹盛開的花朵,立刻在它面前鋪席子搭帳篷,喝酒吟詩。人最多的時候,竟然要“等位”,因爲全長安的花都被人佔滿了。到了南宋,士大夫們還喜歡開春宴,在西湖上請客,從使相親王,一直請到郎中邸官,連綿不斷的宴請要持續到清明——這實在是太鋪張了,最後這個習俗慢慢被廢止了。
假期最長到什麼時候呢?陸游說,成都人放假,要放到農曆四月十九日。那一天叫浣花日,“自開歲宴遊,至是而止”。於是那一天,人們傾城而出,錦繡夾道,到浣花溪杜甫草堂遊玩。有趣的是,成都多陰天,但浣花日那一天肯定放晴。陸游在四川待了幾年,屢次去浣花日集市,每次都是晴天。他說,成都有句俗話:就算是白頭老人,也沒見過浣花日下雨。
這麼悠長的假期,是怎樣的幸福啊,難怪大家都說成都人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