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叛軍的營地在山裏,道路崎嶇,不利於戰馬馳騁,於是李小弟有了個心願,什麼時候到了寬敞的平地,一定要騎着這匹馬,痛快地跑上一跑。
不久,李小弟的願望就實現了,叛軍進攻宋軍的永新柵,那是平地,李小弟果真去了。戰鼓一響,他騎着馬就衝到了陣前——只是,這馬跑得格外快,尤其是在看到宋軍的旗幟後,更是發足狂奔。李小弟覺得不對,又喊又勒繮繩,馬根本就不聽他的。李小弟怒了,用鐵槊扎馬,扎得馬血肉模糊,可馬依舊只是跑,在箭如飛蝗的兩軍陣地中,向宋營拼命地跑去。
宋軍終於看見那匹馬了,有人驚呼:“這不是王成的馬嗎?”再看馬上的人,盔甲鮮明,肯定是個指揮官啊,於是大家移開鹿角,馬衝了出去,李小弟被活捉了。
主將莫名其妙被擒,叛軍大亂。宋軍趁勢反擊,不僅擊潰了叛軍,還捉住了李元礪。令朝廷頭痛不已的李元礪叛亂,就這麼平定了。
天大的功勞,朝廷肯定是要嘉獎的。只是宋軍將領覺得,要把平定叛亂歸功於一匹馬,也太丟人了。於是,在戰報中只寫宋軍如何英勇作戰,馬的事,一個字都沒寫。
至於那匹馬,回到宋營後就不喫不喝,加上身受重傷,兩天後就死了。
岳珂引用孔子的話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優秀的馬,不僅有力量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它心中有德。能忍辱負重,能承擔誤解,能忠於職守,最後做成大事,還爲人付出了生命,這就是德。接着,岳珂話頭一轉:“那些只喜歡喫豆子的畜生,不知道自己受着胯下之辱,因人成事還沾沾自喜,就算有奔塵絕景之技,那算什麼啊?連劣馬都不如。”
這個故事寫在大約八百年前,英國作家發表小說《戰馬》是1982年。看來就算時間相差千年,地理遠隔東西,人們與馬的感情與交流,也都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