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狗一向是人的幫手,有時候作用比想象的還要大。比如清代的《橋西雜記》裏記載了東北人帶狗打獵的事情——遼東一帶,山裏多貂。貂住在樹洞裏,晝伏夜出。秋冬之交,入夜之後,樹上結滿白霜,風吹霜落,就像下了雪一樣。晚上貂出門,霜上留痕,就會被獵人盯上。獵人一般會帶三隻狗,一隻保護自己,一隻追逐野獸,還有一隻專門找貂的。找貂的狗還有個專門的名字,叫“跟蹤”,就是跟着霜上的蹤跡。人狗一起跟到貂住的樹邊,只留最上和最下兩個樹洞,其他的都堵住。上面的樹洞,佈下一張網,下面的洞口堆柴火,用煙燻。可憐的貂耐不住嗆,一個勁兒往上爬,然後一頭栽到網裏……
當然,也有狗爬犁。現在人對這個並不陌生,但在古代,士大夫們還是把這事當作新聞來說。宋元時期的《癸辛雜識》就特別講到,高麗以北有個叫別十八的地方,也就是徽欽二帝被囚禁的五國城。那裏氣候極其寒冷,“海水皆冰”,八月(農曆)就上凍,到了次年四五月才化開。人走在上面,如履平地,而各種車都用四條狗來拉,其行如飛。
動物對災難都有着奇異的預知能力,有意思的是,古書記載,有人認爲狗不僅能預知天災,還能預知人禍。這就神了。
宋仁宗慶曆八年閏正月,混進皇宮衛隊中的彌勒教徒們突然起事,襲擊禁軍,焚燒宮殿,引起大亂。《東軒筆錄》說,此事被彈壓之後,臺官宋禧給皇上出了個主意:“發生這種事情,都是因爲平時防閒不仔細。我聽說四川有一種羅江狗,紅色的,尾巴小。這狗能預警,建議宮裏多養養這狗,以備不測。”宋禧這個說法,當然有點荒誕,於是,朝廷裏的同事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宋羅江”。
有些時候,皇宮裏是有限狗令的,還真不能隨便養。明朝太監劉若愚的《酌中志》就講到,萬曆年間,神宮監掌印太監杜用,就養了一隻獬叭小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小哈巴狗。杜用對這隻小狗萬般珍愛,可誰也攔不住有人想訛他啊。東廠的李太監就知道了,然後開始了敲詐——你這可是違反限狗令的,我得上奏,有你好瞧的。杜用知道事大了,趕緊行賄,費千餘金(也就是一千多兩銀子),才把這事給鏟乾淨了。
這事說明兩個道理,一個是明朝的太監可真有錢,另一個是,就算是充滿愛心喜歡小動物的有錢人,也害怕東廠,祕密警察誰不怕啊。
古代沒有專門的警犬,不過狗破案的事情,比比皆是。洪邁《夷堅志》裏就寫了樁案件。
南宋紹興年間,安徽全椒縣的山庵裏,發生了一起兇殺案。一位老和尚被謀殺,財物被搶劫。老僧平時僱了村子裏的人幫他購買柴米油鹽之類的生活用品,那一天,所僱之人正好進城購物,兇殺發生時竟無一人在場。
但是,盜賊被老僧養的獅子狗盯上了。他殺人當天就露宿在庵外,次日回到縣城,狗死死地看着他,等到了人多的地方,狗衝他狂吠。此人心裏有鬼,趕緊跑,狗就一直追着他叫。有人認出這是山裏老僧的狗,馬上攔住盜賊,問他把人家怎麼了。盜賊百般抵賴,但慌張的神情出賣了他。於是,大家簇擁着盜賊,一起去庵裏看,果然發現了老僧的屍首,立刻報官,又從盜賊身上搜出了老僧的東西——一起殺人案件,就被這隻執着的狗狗給破了。
順便說一句,老和尚同時還養了只貓。他遇害後,貓一步都沒離開他身邊,一直轟趕着周圍的老鼠。人們都說,養小動物好啊,危急時候出力的,就是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