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一起案子是元好問《續夷堅志》裏的,發生在金朝貞祐年間。壽州州官蕭卞巡邏回來,發現一頭黃狗在他馬前來回跑,似乎要帶他去什麼地方。蕭卞讓兩名士兵跟着狗,一直跟到西河岸一口枯井邊。井口有血跡,井內有屍首,這是一起殺人案。
黃狗繼續叫,帶着士兵們來到城裏的一座客棧。客棧主人一出門就愣住了,告訴士兵,這是前幾天住在這裏的客人朱某的狗。怎麼又回來了?朱某明明帶着狗搭船走了啊。
一起兇殺案就這麼破了。蕭卞帶人抓到了船主,船主一見那狗,把自己謀財害命的經過全都招了。沒法抵賴,狗心裏跟明鏡兒似的。
工具犬、陪伴犬,人們已經不陌生,居然在古代就有。元朝時候,廣東德慶路就有這樣的事。《湖海新聞夷堅續志》寫,那裏有個老婦人生病了,臥牀不起,糟糕的是,家裏還沒人。老婦口渴,一個勁兒地念叨水。沒想到家中養的老狗跑到廚房去了,真給她把水打來了。至於打水的過程,那是相當誇張:狗作人形,直立來到廚房,端了碗熱水,回到臥室,“如人執湯碗以進”。按說,誰見了這種誇張行爲都會嚇個半死,但老婦卻不以爲怪,喝了水,病還好了。也許,作者寫了這個神奇事件,是爲了說明狗有一顆幫助人的心吧。
主人去世,對家裏養的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個時候,狗往往表現出對人的無比依戀和忠誠。元好問講了兩個相似的故事。
頭一件,元朝有個叫王懷州的,生了個小兒子叫五哥。五哥和家裏養的狗狗最親了,整天形影不離。可五哥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不幸夭折了。那隻狗就一直跟着送葬的人羣到墓地,“徘徊望顧,如有所見”。從此以後,狗每天都會到墓地上去守着,天黑纔回家,日復一日,堅持了一百多天,鄰里感動,都叫它“孝犬”。
另外一件,狗乾的事就更艱難了。元朝兵荒馬亂之際,河南原武縣附城堤下閻家遭了難。家中青壯年都被擄走,老爺子老太太則被殺死在牆角下,無人掩埋。屍橫遍野,人煙斷絕,野獸豺狐紛紛跑進村子裏來喫人。閻家的狗也跑出去喫人,但對主人的遺體採取了堅決守衛的態度。它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和那些打算衝過來的動物們打架廝殺,把它們趕得遠遠的。就這樣,堅持了一個多月,閻家終於有人逃回了村子,發現父母的遺體是村裏唯一完整的。他們得以全屍下葬,這都是這隻狗的功勞。
元朝攻滅金國之際,可謂殺人如麻。打到雲中(今大同)一帶,更是百姓生靈塗炭,屍橫遍野。那些士兵殺人殺得眼紅,連小孩子都不放過。有個姓曹的小孩兒,和一羣孩子一起往外跑,後面是元兵在追,追上了,就用大棒子打死。眼看着就要追上曹家小孩兒了,突然兩條大狗衝了過來,狂叫着撲向元兵,撲倒了好幾個人。元兵大怒,開始追打這兩隻狗,曹家小孩兒得以躲進一間空房子。等元兵趕走了狗,再回來尋找時,有傳令兵打着旗子過來,喊道:“上面有命令,不得濫殺,殺人者斬。”
屠殺停止了,不少人活了下來,當然也包括小曹。後來小曹長大,還當了節度使。必須得感謝那兩條見義勇爲的狗,它們的忠誠和勇敢,比人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