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年長於孩子許多倍的成人而言,孩子最終可能會意想不到地成爲他們的老師;以一種全新的愛的方式,他們提供給成人——通過徹底的依賴、利己主義和脆弱性——一種高深的教育;這種愛絕不會嫉妒地要求回報,或怒氣衝衝地表示悔恨;它真正的目標完全在於,另一個人的利益可以凌駕於自身利益之上。
她出生當日的清晨,護士安排另外一個新生兒家庭出院了,除了給他們兩張關於疝氣和免疫接種的宣傳單頁,沒有其他任何指導或建議。普通家用電器的說明書都要比新生兒的指導更詳細;世界保持着一個令人感傷的信念:對於人生的感受,一代人能理智地告知另一代人的,並無很多。
通過孩子,我們認識到,愛是一種以最純淨的形式呈現的服務。這個詞已是飽含負面的含義。一種個人主義的、自我滿足的文化不能輕易地把滿足感與他人的需求等同起來。我們習慣以愛回報他人的付出,回報他們娛樂、吸引或安慰我們的能力。然而嬰兒卻一無所能。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有時候會極爲受挫地評價說,嬰兒們毫無價值。其實這正是他們的價值所在。他們教會我們不求回報地給予,只因爲他們迫切需要幫助——而我們處於施助者的位置。我們被引入的這種愛,不是基於對強者的仰慕,而是對弱者的同情,這是每一個物種共有的脆弱,它曾爲我們所有,並且最終將再次爲我們所有。人們總是很容易過分強調自主性和獨立性,這些無助的生物在此提醒我們,沒有人能最終是純粹的“自我奮鬥”,我們活在債務累累的人際關係中。我們意識到,生活取決於——毫不誇張地說——愛的能力。
我們也領悟到,服務他人並不丟臉——實際恰恰相反,因爲它讓我們擺脫於一種令人疲憊的責任感:不斷迎合自己扭曲、貪得無厭的本性。我們認識到,生活不該只爲自己而活,更值得我們爲之而活的,是獲得一個新生命後的那份安心與殊榮。
他們擦着她的小屁屁,一次又一次——不明白自己爲何以前從未清晰地理解,這確實是一個人必須爲一個人所做的。他們在午夜替她溫着奶瓶;她若能一氣睡上超過一個小時,他們便如釋重負;他們擔心她打嗝的時間,併爲此爭吵。所有這一切,日後她都會忘記,他們也不能或不願意告知於她。未來某天,當她內心有足夠的幸福感,渴望爲他人如此付出時,她的這種認識會令他們間接體驗到感激之情。
她的一無所能令人提心吊膽。事事皆需學習:如何用手指繞握杯子,如何吞嚥香蕉,如何在圍毯上移動手抓住一把鑰匙。一切都學來不易。一早上的任務也許就是搭好積木再推倒它,用叉子敲桌子,朝水坑裏扔石頭,把關於印度寺廟建築結構的書從書架上抽出來,或嚐嚐媽媽手指的味道。一切都那麼不可思議。
柯爾斯滕和拉比都未體驗過這種愛和無聊夾雜的感受。他們習慣將自己的友情奠基在共同的情致之上。但令人困惑的是,埃絲特卻既讓他們最感無聊,也令他們最是深愛。愛與心理兼容性很少會如此疏離——然而這壓根無關緊要。也許人們過於強調了與他人的“共同點”:拉比和柯爾斯滕全新地認識到,人際關係的生成,幾乎不存在任何要求。依據真愛之書,任何急需援助者,皆可與我們爲友。
文學作品很少有描述娛樂室和嬰兒室的內容——也許是出於充分的理由。在舊小說中,奶媽們會迅速把嬰兒抱走,以便秩序得以重新恢復。在紐巴圖-泰倫斯小區的這間客廳裏,從外在的意義而言,接連數月,不會有多少大事發生。時間似乎空洞一片,但實際上,一切生活的內容和意義都蘊含在其中。當埃絲特最終從早期的漫長黑夜中覺醒,獲得連貫的意識後,她會徹底遺忘所有的細節。但它們留給她的恆久財富則是身處這個世界時最初的舒適度和信任感。埃絲特的童年將根基於較多的感官記憶,而具體事件儲存則較少:被人緊摟在懷;某個特定時段內斜斜的陽光;餅乾的味道和類別;地毯的紋理;夜間長時間行車時,父母那遙遠而難以理解的撫慰之聲,以及一種她有權利生活、有理由期待的潛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