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德波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爸爸!”現在已經是尖叫了。
“寶貝,我知道你肯定失望,可是……”
“都怪你!”
緊接着,便是稀里嘩啦的眼淚。然後,威廉開始踢這個不稱職的飛行員的小腿。他的行爲自然是很可怕,也有點令人意外(爸爸原本是一番好意!);但和其他一些案例一樣,它也代表着對父親拉比有悖常情的敬意,人們與他人相處時,只有感受到相當的安全感,纔會如此放肆。極度祥和的背景氣氛是孩子發怒的前提。拉比自己幼時與父親相處,從未淘氣而難以對付,可同樣,他也從未感受到父親如此的愛。這些年來,他與柯爾斯滕給予孩子的擔當之辭——“我會永遠支持你”“你可以把任何感受都告訴我們”——已是收益頗豐:他們助長着威廉和他姐姐把懊惱與失望狂風驟雨一般地發泄給兩個摯愛他們的人;對此,他們早有暗示:自己能夠並且樂意承擔後果。
藉由孩子的憤怒,拉比和柯爾斯滕有機會關注到,在歲月長河中,他們的剋制力與耐心不知不覺增長了許多。他們溫和的性情得益於數十年來形形色色的失望;其間,彷彿峽谷經由流水衝雕一般,他們更富耐心的思維,也得以由許許多多的磨難刻鑿而成。當拉比把書寫紙弄髒時,他決計不會發火——因爲他經歷過失業,經歷過喪母,經歷過其他許多艱難。
對稱職的父母而言,一個巨大而異常複雜的要求便是:沒完沒了地傳遞壞消息。稱職的父母必然需要保護孩子的長遠利益,因爲天性使然,孩子對此自然全無能力展望,更別說愉快贊同。出於愛,父母必須要求自己規範孩子刷牙、完成家庭作業、整理房間、準時上牀、電腦使用有度;出於愛,他們必須扮演惹人厭煩的角色,在歡樂剛剛啓幕時,便令人憎惡又惱怒地提出不被待見的話題。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些隱形的、充滿的愛的行爲,會令稱職的父母最終成爲強烈憤恨的不二目標。
不論信息多麼逆耳,拉比和柯爾斯滕總是要求自己柔和地表述:“再玩五分鐘,遊戲時間就結束,好嗎?”“埃絲特公主該洗澡了。”“你一定很惱火,但我們不能因爲別人不贊同就打人,記住了嗎?”
他們希望借力於哄勸,最關鍵點在於絕不可藉由武力將結論強加於孩子,或者利用基本的心理武器,譬如提醒對方,自己更年長、體強、富裕,所以可以控制遙控器或擁有手提電腦。
“因爲我是你母親”“因爲你父親這麼說”:這種至親頭銜,曾經要求着孩子順從。仁慈的時代已經改造了它們的內涵,於是如今母親和父親只是“幫我把它變得更好的人”或“我有可能聽取其建議的人——如果我認爲其言之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