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口哨之島拉歌美拉
當我還是一個少年的時候,曾經有好一陣因爲不會吹口哨而失望苦惱,甚而對自己失信心,到如今,我還是一個不會吹口哨的人。
許久以前,還在撒哈拉生活的時候,就聽朋友們說起,拉歌美拉島上的人不但會說話,還有他們自己特別的口哨傳音法。也許這一個面積三百八十平方公里的小島,大部份是山巒的結果,居民和居民之間散住得極遠,彼此對着深谷無法叫喊,所以口哨就被一代一代傳下來了。更有一本書上說,早年的海盜來到拉歌美拉島,他們將島上的白皮膚土著的舌頭割了下來,要販去歐洲做奴隸。許多無舌的土著在被販之前逃入深山去,他們失去了舌頭,不能說話,便發明了口哨的語言。(我想書上說的可能不正確,因爲吹口哨舌頭也是要捲動的,因爲我自己不會吹,所以無法確定。)
渡輪從丹納麗芙到拉歌美拉只花了一個半小時的行程,我們只計劃在這裏停留一天便回丹納麗芙去,所以車子就放在碼頭上,兩手空空的坐船過來了。
寂寥的拉歌美拉碼頭只有我們這條渡船泊着,十幾個跟着旅行團來的遊客,上了大巴士走了,兩輛破舊的吉普車等着出租,一羣十多歲的孩子們圍着船看熱鬧。
我們問明瞭方向,便冒着太陽匆匆的往公共汽車站大步走去。站上的人說,車子只有兩班入山,一班已開出了,另外一班下午開,如果我們要搭,勢必是趕不上船開的時間回來,總之是沒有法子入山了。
這個沿着海港建築的小鎮,可說一無市面,三四條街兩層樓的房子組成了一個落寞的,被稱爲城市的小鎮,這兒看不見什麼商店,沒有餐館,沒有超級市場,也沒有欣欣向榮的氣息。才早晨十點多,街上已是空無人跡,偶爾幾輛汽車開過陽光靜靜照耀着的水泥地廣場。碎石滿布的小海灣裏,有幾條擱在岸上的破漁船,灰色的牆上被人塗了大大的黑字——我們要電影院,我們是被遺忘了的一羣嗎?——看慣了政治性的塗牆口號,突然在這個地方看見年輕人只爲了要一座電影院在吶喊,使我心裏無由的有些悲涼。
拉歌美拉在七個島嶼裏,的確是被人遺忘了,每年近兩百萬歐洲遊客避冬的樂園,竟沒有伸展到它這兒來,島上過去住着一萬九千多的居民,可是這七八年來,能走的都走了,對岸旅館林立的丹納麗芙吸走了所有想找工作的年輕人,而它,竟是一年比一年衰退下去。
荷西與我在熱熾的街道上走着,三條街很快的走完了,我們看見一家兼賣冷飲的雜貨店,便進去跟老闆說話。老闆說:“山頂上有一個國家旅館,你們可以去參觀。”我們笑了起來,我們不要看旅館。
“還有一個老教堂,就在街上。”老闆幾乎帶着幾分抱歉的神情對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