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帶我的蘭瑛本是個逃荒來的女人,我們家原先並不需要再多的人幫忙,可是因爲她跟家裏的老僕人,管大門的那位老太太是親戚,因此收留了她,也收留了她的一個小男孩,名叫馬蹄子。
白天,只要姐姐一上學,蘭瑛就把我領到後院去,叫馬蹄子跟我玩。我本來是個愛玩的孩子,可是對這個一碰就哭的馬蹄子實在不投緣,他又長了個癩痢頭,我的母親不知用什麼白粉給他擦着治,看上去更是好討厭,所以,只要蘭瑛一不看好我,我就從馬蹄子旁邊逃開去,把什麼玩具都讓給他,他還哭。
在我們那時候的大宅子裏,除了伯父及父親的書房之外,在二樓還有一間被哥哥姐姐稱做圖書館的房間,那個地方什麼都沒有,就是有個大窗,對着窗外的梧桐樹,房間內,全是書。
大人的書,放在上層,小孩的書,都在伸手就夠得到的地板邊上。
我因爲知道馬蹄子從來不愛跟我進這間房間,所以一個人就總往那兒跑,我可以靜靜的躲到蘭瑛或媽媽找來罵了去喫飯纔出來。
當時,我三歲吧!
記得我生平第一本看的書,是沒有字的,可是我知道它叫《三毛流浪記》,後來,又多了一本,叫《三毛從軍記》,作者是張樂平。
我非常喜歡這兩本書,雖然它的意思可能很深,可是我也可以從淺的地方去看它,有時笑,有時嘆息,小小的年紀,竟也有那份好奇和關心。
“三毛”看過了。其他凡是書裏有插圖畫的兒童書,我也拿來看看。記得當時家裏有一套孩子書,是商務印書館出的,編的人,是姐姐的校長,鼓樓小學的陳鶴琴先生,後來我進了鼓樓幼稚園,也做了他的學生。
我在那樣的年紀,就“玩”過《木偶奇遇記》、《格林兄弟童話》、《安徒生童話集》,還有《愛的教育》、《苦兒尋母記》、《愛麗絲漫遊仙境》……許多本童話書,這些事,後來長大了都問過父親,向他求證,他不相信這是我的記憶,硬說是堂兄們後來在臺灣告訴我的,其實我真沒有說謊,那時候,看了圖畫、封面和字的形狀,我就拿了去問哥哥姐姐們,這本書叫什麼名字,這小孩爲什麼畫他哭,書裏說些什麼事情,問來問去,便都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