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說,我是先看書,後認字的。
有一日,我還在南京家裏假山堆上看桑樹上的野蠶,父親回來了,突然拿了一大疊叫做金元券的東西給我玩,我當時知道它們是一種可以換馬頭牌冰棒的東西,不禁嚇了一跳,一看姐姐,手上也是一大疊,兩人高興得不得了,卻發現家中老僕人在流淚,說我們要逃難到臺灣去了。
逃難的記憶,就是母親在中興輪上吐得很厲害,好似要死了一般的躺着。我心裏非常害怕,想幫她好起來,可是她無止無境的吐着。
在臺灣,我雖然年齡也不夠大,可是母親還是說動了老師,將我和姐姐送進國民學校去唸書,那時候,我已經會寫很多字了。
我沒有不識字的記憶,在小學裏,拼拼注音、念念國語日報,就一下開始看故事書了。
當時,我們最大的快樂就是每個月《學友》和《東方少年》這兩本雜誌出書的時候,姐姐也愛看書,我不懂的字,她會教,王爾德的童話,就是那時候念來的。
初小的國語課本實在很簡單,新書一發,我拿回家請母親包好書皮,第一天大聲朗讀一遍,第二天就不再新鮮了。我甚至跑去跟老師說,編書的人怎麼不編深一點,把我們小孩子當傻瓜,因爲這麼說,還給老師罵了一頓。
《學友》和《東方少年》好似一個月纔出一次,實在不夠看,我開始去翻堂哥們的書籍。
在二堂哥的書堆裏,我找出一些名字沒有聽過的作家,叫做魯迅、巴金、老舍、周作人、郁達夫、冰心這些字,那時候,才幾歲嘛,聽過的作家反而是些外國人,《學友》上介紹來的。
記得我當時看了一篇大概是魯迅的文章,叫做《風箏》,看了很感動,一直到現在還記得內容,後來又去看《駱駝祥子》,便不大看得懂,又看了冰心寫給小讀者的東西,總而言之,那時候國語日報不夠看,一看便看完了。所以什麼書拿到手來就給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