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於莫梭而言,道德就是遵循感覺的行動。所以他爲了自己,也爲了別人,必須忠實地、毫無誇張地表現這種感覺。《異鄉人》是人與外在世界的糾葛,也是人與社會衝突的紀錄。卡繆所謂的“人的慾望”與“世界的不關心”之間的對立,就在這本小說裏。
事實上,經過莫梭,我們可以看見人的基本特質,對生的慾望以及對真實的慾望。但是他的慾望如此的不明顯,使得他囿於世界所設定的極限裏。監獄中的莫梭,象徵着被敵對世界所捕護的人,他逐漸失去自信,他無法對他人表達思想,他已成爲自己的“異鄉人”。而莫梭沒有徵服外在現實的方法。
事實上,莫梭只是一個單純的人,單純到看上去一無知性,只以接近動物性的感官在存活。而這真真實實的生活,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去,都是屬於他主權之內的生活方式,卻不被社會上其他的人所接納——一旦這個人,發生了某種事件,例如說,殺了人,他的結局,除了唯一死罪之外,沒有別的可能。
莫梭單純,其實他的朋友們也很單純,這些朋友——親切而略帶感傷的謝列斯特、笨到看不懂電影的艾馬紐、粗心大意但是快樂的瑪莉,甚而毆打情婦的雷蒙,以及整天虐待一隻患皮膚病的狗的沙拉馬諾,都是一批單純又普通的人。他們並不是冷漠的,他們是一批生活在強烈感情中的人,只是平凡的存活在社會最基層的地方,使人漠視了這些人存活的意義。而這一些圍繞着莫梭而生活的小人物,事實上並沒有排斥莫梭,他們甚而是善待他的。他們接受他,但不審判他。正如他們對待自己。
其實,“異鄉人”又何曾沒有審判自己,從第一頁開始,我們可以發現,莫梭在內心中一直在審判自己。就在向公司老闆請假奔喪的同時,他就已經在茫然中感到了罪的意識——那別人加在他身上的罪的意識。
全書中,守靈、殺人、審判這些過程中,在在的提出主角對於刺目光線的敏感,這份完全屬於官能反應的現象,都是情節變化時一再出現的。莫梭在陽光下的感情容易變得亢奮,這一方面固然表示他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他已感到有一種比殺害一個阿拉伯人更神祕、更可怕的存在——宇宙。莫梭激怒於神父,將神父趕走的當時,是他情緒上再一次的激動——第一次在於殺人。而這第二次的激動,因着死刑將臨,反將主角引上了最後不得不做的妥協;在死亡之前,將自己與宇宙做了最終也是最完美的結局。
分析一本書籍,重要的其實並不在於以上引用的比喻、象徵或推測。這種方法,雖然有它知性上的意義;但是,在藝術以及人性的刻劃上,如此解剖,不但無益,反而可能破壞了閱讀一本世界名著的完整性以及直感性。分析,並不能算做唯一導讀的方式。
我們與其對《異鄉人》做更多的分析,倒不如依靠故事主人翁自己的敘述,使我們更直接的感到身爲一個“異鄉人”而不能見容於社會的那份刻骨的孤寂。更重要的是,對於這樣一個“異鄉人”我們所抱持的心態,是出於悲憫還是出於排斥,是全然的溝通與瞭解,還是隻拿他當爲一個殺人犯?我們不要忘了此書的最後一頁,如果沒有那一份莫梭臨死前心靈上的轉變,那麼人生才真是荒謬的了。莫梭,是無罪的。審判他的人,也是無罪的,問題出在,莫梭是一個不受另一階層瞭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