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順治元年爲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年,即公元1644年。這是清攝政王多爾袞的時代,期間發生的許多事情,同七歲的皇帝福臨都沒什麼關係。正月初一,早已看清中國局勢的朝鮮國王派使者在盛京瀋陽給清朝拜年,李自成則在西安自立大順國,改元永昌。
也是同日,明崇禎皇帝照例上朝,發現立班的只有一個錦衣衛。崇禎命人不停地敲鐘召喚,大臣們還是不來站班。吆喝了老半天,稀稀拉拉來了幾個人,卻是惶恐不安。明朝坐擁天下二百七十六年,今日淪落到如此光景!
正月初三日,左中允李明睿向崇禎皇帝私下獻計:“只有南遷,纔可緩解目前之急!”崇禎皇帝說:“朕很久就有這個打算了,只是大臣們不願意怎麼辦呢?這件事先說到這裏,千萬別說出去!”今人都是事後諸葛亮,推想當時崇禎果斷南遷,也許還有迴天之機。然自古官場都講究官樣文章,真要南遷皇帝是不能開這個口的。臣子們開口,也要看好了機會。李明睿明白皇帝心思,便在朝上大膽上疏道:“如今最要緊的是皇帝親征,先撤向山東,退入南京,駐蹕鳳陽,等待勤王之師,然後西征闖逆!”李明睿這番話的真實意思就是勸皇帝南遷,但“南遷”二字絕對出不得口。皇帝哪怕真要逃跑,也只能講親征、狩獵之類。果然就有個兵科給事中,名叫光時亨,斥責李明睿走投降主義路線,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人心。大臣們趕快把屁股坐到了光時亨的板凳上,幫着斥罵李明睿,惟恐沾上逃跑主義嫌疑。崇禎皇帝在朝上只得緘默不語,事後召來光時亨責罵說:“你阻朕南遷,本應處斬,姑且饒你這回!”
這時朝野上下雖然都知道皇帝想南遷了,但皇帝自己不說出來,大臣們也堅決不說。自古做官,貴乎名節!誰都不願意做出頭烏龜,腦袋縮在甲殼裏最是安全。這個時候的明朝,外少戰將而內缺謀臣,官雖富有而國實貧乏。依現代氣象科學的說法,當時地球正值小冰河期,天氣異常寒冷,南北連年災害,加上兵禍四起,外族覬覦,明朝社稷岌岌可危。迷信的說法,便是明朝氣數已盡。李自成的大順軍卻所向披靡,明將時有敗降,舉城以獻。二月初,大順軍往河南、山東各州縣派官員去坐衙門,當地鄉紳、讀書人和老百姓立馬驅逐明官,執香迎導大順官員就任,明朝地方官也有殺牛擺酒恭迎大順官員的。似乎天下真的就改朝換代了。崇禎皇帝愈發不信任各地文武官員,派出杜勳等十個太監分赴各地督軍。這實在是個下策,太監們平日耀武揚威慣了,地方官員從來就暗自憎恨這些閹官。兵部尚書張縉彥進言:“突然增加十個權重內臣,事權分散而相互制肘,督撫倒多了推卸責任的藉口。”凡喫敗仗,則可往督軍太監身上推諉。但崇禎皇帝早亂了方寸,聽不進這種話。不料剛剛過了半個月,正是這個太監杜勳同他所監督的總兵一道降了大順。
二月二十八日,崇禎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南遷之事,但皇上仍不能開口直言。他事先暗自對大學士陳演說:“此事要先生一擔!”陳演奸滑不肯負責,在朝上閉口不說話。崇禎憤恨異常,面子上卻仍要強撐着,放下狠話說:“倘若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國君爲社稷而死,則死於正義!朕已下了這個決心!”真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了。
惶惶然到了三月中旬,大順軍所到之處,明將多有附降,旋即就兵臨燕京城下。明朝守城士卒因糧餉奇缺,羸弱萎靡。崇禎急命皇親國戚、勳舊大臣及太監納銀助餉,響應者寥寥無幾。三月十七日一大早,城外鼓角震天,崇禎急召文武商議,但君臣只知相向哭泣。此時西直門內,大順軍身披黃甲蜂飛蟻湧,天地如黃雲所蔽。明軍卻連武器都缺乏,有的士卒只得操木棍上陣。士卒不足,急調數千太監湊數。士卒久不果腹,無力禦敵,東倒西歪。一位督軍官員飛馬入報崇禎:“守城軍士不肯效命,都躺在地上睡大覺!拿皮鞭打起一人,一人又躺下了,如何是好?”崇禎聞言痛哭,羣臣也跟着哭。
這時,投敵的太監杜勳進宮勸降,聲言大順同明朝裂土而治,願爲朝廷內遏羣寇而外製遼藩,但不奉詔入朝覲見。境況糟到這個地步,崇禎皇帝也想苟且,但他仍是不能開口的,只道:“事情已十分危急了,你們就說一句話吧!”皇帝已在哀求大臣們了,而滿朝文武亦無一人吭聲。崇禎盛怒之下發了虛火,推倒龍椅進屋去了。
第二日,大順軍飛梯登城,太監曹化淳大開彰義門而降。頃刻間,外城內城都被攻破。崇禎急回乾清宮,召集他的三個兒子,命他們化裝出逃,說:“你們萬一得以保全,將來爲父母報仇,不要忘記我今日的教訓!”兒子們跑了,崇禎逼皇后周氏自縊,手刃其妃子、公主數人,領着十幾個太監,持槍執斧出逃。無奈諸門緊閉,堅不可啓,插翅難飛,只得折回乾清宮。熬過了平生最漫長的夜晚,崇禎帝於十九日晨親自鳴鐘,還想召集百官,應者竟無一人。這時陪在他身邊的,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宮外殺聲震天,皇上卻是形隻影單。崇禎帝爬上內苑煤山,尋了一棵海棠樹,自縊殉國。太監王承恩也同皇帝相對自縊,算是盡了臣節。崇禎死前在衣襟上寫下遺詔,痛言:“諸臣之誤朕也!”開國二百七十多年的明朝,官吏太多而惡習日積,皇帝早已使不動他們了。這一年,崇禎三十三歲,做了十七年皇帝。
也就在這天,李自成從正陽門入城。李闖王比崇禎大五歲,時正三十八歲。京城居民設立香案,上書“大順永昌”四字,夾道恭迎大順軍。只是不知這套把戲是大順軍脅迫的,還是明朝舊官鼓動的,或是居民們自發的。五天之後,那位不肯爲南遷之事吭聲的明朝原大學士陳演,率明朝三千多文武故官,具表勸李自成做皇帝。勸進是中國自古讀書人最內行的手藝,不勸一個人當皇帝哪有他們的官做!因承天門沒有打開,陳演等人衆露坐通宵,可見這班二臣的忠心誠心!三千多人席地而坐,場面該是何等壯觀!李自成卻在擺譜,直到午後才露面。他這時還講客氣,不着急當皇帝。陳演之流歸附免罪而擁戴有功,明降官被留作京官的共三百多人,派到外地做官的共四百多人。這些幫忙把明朝葬送了的舊官,又高高興興做大順的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