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世人多好以“性情”二字自許,直把這兩個字用得很俗氣了。我爲着寫《大清相國》,讀了些同康熙朝有關的書,感覺這位皇帝倒還有些真性情。凡爲君者,終須有龍威。而所謂龍威,外在氣象似乎就是不苟言笑。別說古代皇帝,現實生活中的大小官員,緊閉金口者亦最爲常見。好像故作高深、陰鷙冷漠就能生髮龍虎之威。
康熙皇帝自是有龍威的,但他的威風不在於沉默寡言。他不光經常同大臣們論政事,論兵戎,論治河,論理學,論訓詁,還同大臣們論音樂,論數學,論水稻。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十日,這位皇帝曾同大學士陳廷敬討論文字學,說:“《字彙》失之簡略,《正字通》涉於氾濫,司馬光之《類編》分部或有未明,沈約之《聲韻》後人不無訾議,《洪武正韻》仍依沈約之韻。今欲詳略得中,歸於至當,增《字彙》之闕遺,刪《正字通》之繁冗,勒成爲書,垂示永久。”康熙同大臣如此仔細地討論編書,不光因他學問淵博,大概也因他性格爽朗。這時候陳廷敬正奉旨編纂《康熙字典》,康熙這番話也許就是陳廷敬向他“彙報”工作時說的。
每有官員出京赴任,康熙都會按例召見,囑咐再三。康熙二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江蘇巡撫鄭瑞陛辭,皇帝說:“江蘇地方繁華,人心不古,鄉紳不奉法者多。”鄭瑞對奏說:“若鄉紳肆無忌日,有犯科條,臣惟有執法而已!”皇帝卻道:“爾只須公而忘私,也不必吹毛求疵,在地方務以安靜爲善!”可見這位皇帝也有寬厚放達的時候。
同大臣們捫心傾談,在康熙那裏是經常的事。比如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湖廣、河南、雲南三位督撫拜辭,皇帝說得簡直苦口婆心,道:“凡居官以實心愛民爲主,民雖愚終不能欺也。能實心愛民,民自知感。否則竭力矯飾,終難掩人耳目!”
這位皇帝人情味也很足,懂得照顧世情。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五日,皇帝南巡到松江府時,把江蘇按察使張伯行召來,特意對身邊衆大臣說:“朕至江南訪問,張伯行居官甚清,此名最不易得。張伯行由進士歷任按察使,不可以書生待之!”於是,馬上任命張伯行爲福建巡撫。原來張伯行乃書生本色,皇上怕世人小看他了,特囑“不可以書生待之”。說句題外話,讀書人被小瞧,大概自古有之。清代只怕尤甚,滿人讀書不及漢人,滿官卻通常位在漢官之上,輕蔑讀書人之風必然大盛。
康熙爲政之勤勉,亙古少有。但當時卻有人疑心皇帝未必事事躬親,多爲近臣代勞。康熙便有些生氣,曾於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對大學士們說:“內外各衙門奏章,朕皆一一全覽。外人謂朕未必通覽,故朕於一應本章有錯字必行改正,其翻譯不堪者亦削改之。當用兵之時,一日有三四百本章,朕悉親覽無遺。”看這則故事,這位皇帝居然爲流言辯駁,似乎有些孩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