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洋的“感謝門”事件,過去好些日子了。如今媒體傳播神速,上午的新聞,下午就成掌故。今天還來說“感謝門”,顯得太不潮了。就說這“潮”字,也不知能流行幾天。說不定文章還未見報,網上早流行新詞兒了。所以,“感謝門”似乎應該快快忘掉。有人是希望我們忘記這件事的,因爲隨後就有聲音傳出來說那是報道失實。可事有不巧,周洋偏有製造新聞的天才,馬上又有她替父母要工作的報道。我敢打賭,周洋自己是不想造新聞的。
不好的新聞大凡涉及官員,總會有人出來澄清所謂真相。那麼,我們不妨做回良民,誠心相信官方的闢謠。周洋“感謝門”事件並未發生,周洋也沒有替父母要工作。但是,這兩則新聞仍廣爲流傳,仍被人們當回事在評說。如此看來,周洋的“感謝門”、“父母工作門”,就有恆久意義了。我們不必再追究事件的真實性,就當它是民間文學。文學比新聞更有生命,我們談論起來愈加理直氣壯。
我想說的另外兩件真事,因爲時間過去很久,也都成民間文學了。
一件:某省有位領導下鄉視察,握着村支部書記的手大加讚賞。村支書非常感動,連說三聲:感謝領導吹捧!領導大笑,隨從亦大笑,一時引爲趣談。領導在這裏是寬厚的,他體諒村支書文化低。村支書其實是說了錯話,他本想說感謝領導表揚。但他的錯話有喜劇效果,反倒顯出農民的質樸可愛,又襯托了領導的平易近人。領導便不怪罪,說明年再去看他。假設周洋說了這種錯話,絕對不會有領導批評。領導會拍拍周洋的肩膀說:小周挺可愛的!
二件:曾有官員在老首長追悼會上,看着稿子念:一鞠躬!再看看稿子:再鞠躬;再看看稿子:三鞠躬!我聽着犯迷糊,心想這不就是一二三嗎?一二三都分不清,也要讓祕書寫好呀!祕書寫好也就罷了,何必拿出來照念呢?當然,官員念得字正腔圓,一個字都沒有錯。照着稿子講話,總是很正確的。假設有人給周洋起草了稿子,她也絕對不會講錯話。領導會拍拍周洋的肩膀說:小周挺成熟的!
可是,村支書的喜劇是可遇不可求的,周洋沒有天賦時刻演小品。周洋是普通老百姓,也沒人給她起草講稿。有人寫講稿的,可以不講自己的話。沒人寫講稿的,只好講自己的話。偏偏講自己的話有危險,那就難煞人了。我說這事其實很好辦,官講官話,民講民話,井水不犯河水。官員講了那麼多空話、大話、套話、假話,老百姓都不太過問。老百姓講講真話,官員就要批評,未免太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