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管仲回答,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顯然,管仲認爲所謂養生,就是要滿足耳目鼻口身體各種感官慾望,美聲美色,美味美服,總之要恣欲縱行,否則就是“壅”,“閼”,就是對生命慾望的壓抑和虐待,就只有痛苦煩惱。如此活着,即使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乃至一萬年,又有什麼快樂和意義呢?不如縱情享受,及時行樂,去掉煩惱的根由,熙熙然等待死的到來。這樣,哪怕只活上十年,一年,一月,一天,也算是活過了。
管仲對晏嬰所說的養生,就是簡單赤裸的肉體享樂。生命的本質只在於感覺,享樂就是道德。生命通過肉體慾望的滿足獲得自由。這就是《楊朱》裏面管仲的人生哲學。
管仲對晏嬰說了這一番養生的大道理後,問晏嬰道:我已經告訴你怎樣養生了,那麼你死後又該怎樣?
晏嬰一通百通,馬上回答道說:死後就無所謂了。既然死了,人還能怎樣呢?燒掉也行,丟到河裏也行,埋掉也行,暴露在外面也行,用柴草裹着棄之溝壑也行,袞衣繡裳裝進棺槨厚葬也行。
管仲高興地說:生死之道,我們都已進一步地領悟了。
同樣,《楊朱》篇裏還講了另一個故事。當然這個故事也是虛構的。公元6世紀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子產治國三年,成績斐然。可他的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卻是一個酗酒,一個好色,臭名昭著。子產痛心疾首。
有一天,他鄭重地找他們談話。子產說:人之所以比禽獸高貴是因爲他有智慧,能思考。智慧和思考使人有禮義。一個人,只有守禮講義,名和位自然會來找他。如果只是任情而動,耽於嗜慾,他的性命就危險了。
子產的哥哥弟弟怎樣回答的呢?他們不以爲然地說,善於治外的人,還沒開始治外自己的身心就已經痛苦。善於治內的人卻因爲聽從自己的內心,不矯情地迎合別人而身心安逸。所謂“治外”,使人守禮講義,不過是爲了迎合世俗,是“從人”,這種道理也許可以在一國之內推行,但未必符合人心。如果像我等,任其自然,順從本心地活着,不但可以推行天下,連君臣之道都無用武之地,都可免了矣。
子產聽後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