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這種話的,也許是打高爾夫的那類。這麼想想,城裏還是有人體育着的。十年前,長沙流行打保齡球,有頭有臉的人多頗好此道。可突然有本書上說,保齡球在西方原是最沒品味的人玩的,於是那幫風雅之士不再踏進保齡球館半步。如今,這些當年打保齡球的人總會懶懶地說:昨天打球去了。你千萬別問他是打什麼球,一問你就是老土。人家當然是打高爾夫球呀!也有喜歡打別的球的,他們會把話說完整,打籃球就是打籃球,打桌球就是打桌球。只有打高爾夫的人懶得把話說白了,說白了就沒品位了。若要細道這類人物的心態,我的分析是:直白地說打高爾夫去了,怕人說他顯擺,而如今最有錢的人都說要簡單地生活,儘管他們一天都沒簡單過。於是,乾脆只說半截話,含蓄而謙虛,頗有修養的樣子。有錢的男人們是這麼玩體育的,那麼有錢人家的女士們呢?當然是去“舍賓館”、“瑜伽館”之類。可她們爲的只是漂亮,與體育無關。城裏的女人,只關心兩件事:身上的肉、肉上的布。
也聽人說過,湖南需大興體育產業,不然“體育湘軍”無法壯大。且放下“體育湘軍”的說法不管,單說所謂“產業化”,我也是望而生畏的。比如“教育產業化”,便把過去百姓頭上原本微薄的教育福利,全都取消了。這些年,老百姓錢越來越多了,這是事實;老百姓越來越供不起子女上學了,這也是事實。2007年湖南出品的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在全國熱播,就有幽默的長沙人編了段子,說關於教育產業化,老人家早就有過精闢論斷:“恰(呷)同學少年。”這幾年的所謂教育產業化,不正是“呷同學少年”嗎?因此,我不太敢輕信體育產業化。
記起一件舊事。中國女排獲三連冠那年,我尚在大學唸書。那個晚上,同學們甚是興奮,舉着火把,敲着臉盆,上街狂歡。我也在遊行隊伍之列,莫名地狂呼口號,喉嚨都喊啞了。忽聽一老太太在路旁說道:三連冠又怎麼了?我碗裏又不會多出一塊肉來!我當時頗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意思,現在想來卻是自己可笑。你大可責備老太太的不愛國,可人家說的是句大實話。這話若用專業術語表述清楚,便是這樣的意思:只抓競技體育,同全民健身並無關係。
我知道在網上說話,橫豎都會捱罵的,便儘量把話說得稍微周到些:金牌也是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全民體育;體育產業化也許是好的,但別把老百姓的體育福利剝奪了。畢竟,能夠“高爾夫”的男人是極少數,能夠“舍賓”的女人也是極少數。
2012年2月修訂、潤色於長沙鹹嘉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