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邊淳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能是好喫的東西太多的緣故,現在的營養品形形色色,種類繁多,人工合成與速成的營養所佔的比重很大。讓人覺得即使奶牛從這世上滅絕,合成的牛奶很快就會問世。
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母親反而沒有乳汁了,其原因應該如何查找呢?
與往常那樣,鄙人以一半學問、一半空想的思維方式獨斷(專斷)地看,大致如下。
我認爲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乳房的廢用性萎縮,第二是產婦的自我保護使然。
廢用性萎縮是醫學用語,有點難懂,意思是說,該用不用的東西,會隨着時間的延長而漸漸地萎縮。
比方說腿部骨折,被纏上石膏繃帶不能行走,腿部的肌肉功能會退化,會漸漸變得瘦削。胳膊也是如此,久不勞動,肌肉疙瘩就會消逝並變軟。
如有人反駁說“我什麼都不幹,卻會胖起來”,這是因爲脂肪部分增加了,實際上肌肉變細了,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人的身體器官就是這樣,如果不用就會退化而失去作用。
伴隨着戰後的經濟成長,母親的奶水沒有了。這無疑由牛奶上市、人工營養普及而催生。因爲產婦自身沒有奶水,也能勝任母親的職責。究竟是人工營養豐富而導致沒有母乳了呢,還是因爲沒有母乳而促使人工營養髮達了呢?這多少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總之,因爲人工營養,乳房開始變得怠惰和失能,好像是很確鑿的。久而久之,乳房不再分泌乳汁。
它和產婦出於自我保護,希望人工合成營養素餵養的願望或稱之爲時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不清楚何時開始出現“人乳哺育期越長,人相應越老”的說法,處於哺乳期的女性好像很在乎這一點,還說長期哺乳,乳房的形狀會改變,變得柔軟而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