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一直不大懂藝術真實何以成爲挑剔生活真實的刀子,有孤懸人外的藝術嗎?人無往不在生活中,生活有種種假象,人有種種面具,藝術如果是一把刀子就應該是用來戳破這些假象和麪具而不是扮演假象和麪具。關於藝術的說法實在太多,談論這些就讓人很累,張元的路子也許是結束爭論的一個辦法,讓生活自己說話。有一種說法,說我們已經喪失了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那也不要緊,即使生活都是垃圾,我們也可以像棉棉表現出來的那樣,把垃圾當糖喫下去。
我們沒有理想,那也不代表我們打算任人擺佈。很多人希望我們相信他們,有人不認爲這個世界是真實的,有人說電影就是做夢。電影商們和李陽做的是同一個夢,把人羣聚集起來,看他們的表演,他們管這叫“人民性”。那同樣是一個開錯了的玩笑,因爲人民的對應詞是統治者,嚇死他們也不敢用人民性取代統治者的意志。
再多的觀衆也只是“大衆”,大衆的對應詞是“個人”,電影的一切爭論也無外是大衆性和個性之爭。這不是打羣架或議會表決,誰糾集的人多誰佔上風,誰也別想靠票房決定這個世界的面目。操縱大衆的人是可恥的,假裝大衆寵兒也不會永保平安,大衆並非至高無上。一個美國法官這樣寫道:個人擁有的權利是自然賦予和不可讓渡的,多數人不代表一切,人民不可以爲所欲爲。
從這點上講,張元有義務關注李陽,李陽通過觀衆什麼也得不到。
<h4>
3</h4>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和《瘋狂英語》影片的感想,像不像個序,也只有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