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給我介紹這間公寓的是好友A,他從入學就住在那裏。當然,他還教給我各種生活小竅門。他最先教給我的就是如何在三疊大小的屋子裏住得寬敞。他把壁櫥的拉門全部拆下,睡覺時把被褥的下半段鋪在壁櫥裏。簡單說,就是下半身伸進壁櫥裏睡覺。的確,只是這麼做就讓房間顯得寬敞多了。我也立刻採用了這種方法。
而且,A對於自己的房間中沒有蟑螂而感到非常自豪,因爲他嚴格貫徹了絕不把食物拿進房間的鐵則。但是,他房間雖然沒蟑螂,卻有蜈蚣。兩相比較,我寧願選擇蟑螂。
公寓附近有一家兼賣麪包的雜貨鋪,我們的生活用品都會去那裏買。其實我們的目的是店裏擺着的那些袋子,袋子裏裝着幾十片面包切片後剩下的邊角料。雖然標價一袋十日元,但是買其他東西的話就會免費贈送。這是我們缺錢時重要的食物補給。
而這些邊角料的喫法很重要。正統喫法是像喫吐司那樣,烤過之後再抹上人造黃油。但我發明了用番茄醬代替人造黃油的辦法,烤得酥脆的麪包皮和番茄醬一起喫,真是絕配。A也很喜歡這種喫法。我們把這個叫“批薩”,喫得可開心了。要是有什麼高興的事,我們就會在當天晚上邊喝啤酒邊喫這種“批薩”。現在想想,那時每天都喫麪包的邊角料,居然沒把肚子喫壞。
臨近畢業時,我才知道A其實是富二代。他父親開着奔馳來公寓取他的行李。A秉承了“年輕時要多喫苦”的家訓,他如今已是某一流製造公司的精英技術骨幹了,前些日子剛剛完成了全世界首次人工衛星的無人對接。
那時的陰影(《小說SUBARU》 一九九九年一月號)
以前,我曾經在《小說SUBARU》上連載過一組名爲“那時我們是傻瓜”的隨筆,如實地描述了我童年和學生時代的蠢事。這些隨筆已經結集出版,連文庫本都出了。我收到一位讀者寫的讀後感,現摘抄如下:
本以爲當作家的都是個性突出的人,但是東野先生您小時候就是一個放在人堆裏都沒人多看一眼的普通小孩兒呀。我身邊有好多有個性的朋友,和他們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會有些瞧不起普通人了……
後半部分相當氣人,不過倒也沒什麼。我想,看過《那時我們是傻瓜》的讀者八成都會覺得,東野圭吾這個人的少年時代完全是一幅歡樂天真、無憂無慮的圖畫。大家這麼想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爲我從各種往事中只選取了快樂的片段,寫成了這部文集。
但是人生有光明就會有陰影。所以,下次我想寫寫那些陰鬱的回憶。但是不管怎麼想,我都不覺得這樣的隨筆寫出來會讓人感到有趣。那麼,如果寫成小說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