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可不是說:文學創作專靠文字,用不着別的東西。不是這樣!政治思想、生活經驗、文學修養……都是要緊的。我們不應只管文字,不顧其他。我在前面說的有什麼寫什麼,和有多少就寫多少,是指文字學習而言。這樣能夠叫我們敢於拿起筆來,不怕困難。在與動筆桿的同時,我們應當努力於政治學習,熱情地參加各種活動,豐富生活經驗,還要看戲,看電影,看文學作品。這樣雙管齊下,既常動筆,又關心政治與生活,我們的文字與思想就會得到進步,生活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我們就會既有值得寫的資料,又有會寫的本事了。
要學習寫作,須先摸摸自己的底。自己的文字若還很差,就請按照我的建議去試試——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同時,連寫封家信或記點日記,都鄭重其事地去幹,當作練習寫作的一種日課。文字的學習應當是隨時隨地的,不專限於寫文章的時候。一個會寫小說的當然也會寫信,而一封出色的信也是文學作品——好的日記也是!
文字有了點根底,可還是寫不出文章來,又怎麼辦呢?應當去看看,自己想寫的是什麼,是小說,還是劇本?假若是小說或劇本,那就難怪寫不出來。首先是: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足夠寫一篇小說或一部三幕劇的。事實上,那點經驗並不夠支持這麼一篇作品的。我們的那些生活經驗在我們心中的時候彷彿是好大一堆,可以用之不竭。及至把它寫在紙上的時候就並不是那麼一大堆了,因爲寫在紙上的必是最值得寫下來的,無關重要的都用不上,就好象一個大筍,看起來很粗很長,及至把外邊的喫不得的皮子都剝去,就只剩下不大的一塊了。我們沒法子用這點筍炒出一大盤子菜來!
這樣,假若我們一下手就先把那點生活經驗記下來,寫一千字也好,二千字也好,我們倒能得到好處。一來是,我們會由此體會出來,原來值得寫在紙上的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多,我們的生活經驗還並不豐富。假若我們要寫長篇的東西,就必須去積累更多的經驗,以便選擇。對了,寫下來的事情必是經過選擇的;隨便把雞毛蒜皮都寫下來,不能成爲文學作品。即須經過選擇,那麼用不着說,我們的生活經驗越多,才越便於選擇。是呀,手裏只有一個蘋果,怎麼去選擇呢?
二來是,用所謂的一大堆生活經驗而寫成的一千或二千字,可能是很好的一篇文章。這就使我們有了信心,敢再去拿起筆來。反之,我們非用那所謂的一大堆生活經驗去寫長篇小說或劇本不可,我們就可能始終不能成篇交卷,因而灰心喪氣,不敢再寫。不要貪大!能把小的寫好,纔有把大的寫好的希望。況且,文章的好壞,不決定於字數的多少。一首千錘百煉的民歌,雖然只有四句或八句,也可以傳誦全國。
還有:即使我們的那一段生活經驗的確結結實實,只要寫下來便是好東西,也還會碰到困難——寫得乾巴巴的,沒有味道。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看大概是這樣:我們只知道這幾個人,這一些事,而不知道更多的人與事,所以沒法子運用更多的人與事來豐富那幾個人與那一些事。是呀,一本小說或一本戲劇就是一個小世界,只有我們知道的真多,我們才能隨時地寫人、寫事、寫景、寫對話,都活潑生動,寫晴天就使讀者感到天朗氣清,心情舒暢,寫一棵花就使人聞到了香味!我們必須深入生活,不斷動筆!我們不妨今天描寫一棵花,明天又試驗描寫一個人,今天記述一段事,明天試寫一首抒情詩,去充實表達能力。生活越豐富,心裏越寬綽;寫的越勤,就會有得心應手的那麼一天。是的,得下些功夫,把根底打好。彆着急,別先考慮發表不發表。誰肯用功,誰就會寫文章。
這麼說,不就很難作到寫作的躍進嗎?不是!寫作的躍進也和別種工作的躍進一樣,必須下工夫,勤學苦練。不能把勤學苦練放在一邊,而去空談躍進。看吧,原本不敢動筆,現在拿起筆來了,這還不是躍進的勁頭嗎?然後,寫不出大的,就寫小的;寫不好詩,就寫散文;這樣高高興興地,不圖名不圖利地往下幹,一定會有成功那一天。難道這還不是躍進麼?好吧,讓咱們都興高采烈地幹吧!放開膽子,先有什麼寫什麼,有多少寫多少,咱們就會逐漸提高,寫出像樣子的東西來。不怕動筆,筆就會聽咱們的話,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