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裏所謂的鼓詞是包括着北方的各種鼓詞,連快書,牌子曲,數來寶等也在內。
這裏所談的是根據着我自己實際習作鼓詞與新詩的經驗,不是空泛的議論。
據我看,鼓詞裏產不出新詩來。原因是:一、鼓詞是有固定的形式的,而五四以來的新詩的主要傾向是要突破固定的形式的。誠然,最自由的新詩,因爲沒有比較有規律的形式,就忽略了字句的音節之美,韻律之美等等,而脫離了大衆;可是,設若回過頭來,想用鼓詞代替新詩,也是行不通的,因爲:二、鼓詞的形式往往拘束住思想,不能充分自由的以言語直接傳達思想,而須兜着圈子去設詞遣字,以求合於格律。比如說,假若我不顧形式,我可以寫出:“我願把一腔子的熱血,爲保衛祖國去灑淨!”
這兩句,且先不論好不好,是依照我的心思,感情,直入公堂的寫出的。可是,假若我是要把這兩句寫在鼓詞裏面,我便首先要考慮到鼓詞句子的音節,而去兜個圈子。可能的,經我翻來覆去的推敲,勉強的作成不失原意,而仍有合適的音節的句子:
“保衛,祖國,須拼命,一腔,熱血,願流完。”
但是,這並不如原句那麼活潑自然。原句是由心到筆毫無阻礙的說出,其中的“一腔子熱血”與“爲保衛祖國”是完全依照口語,未加變動與雕琢的。在鼓詞中,“一腔子熱血”與“爲保衛祖國”是很難照原樣寫進去的。
爲了唱,“保衛祖國須拼命,一腔熱血願流完”,比原句好,因爲它有音節,能上口入弦。爲了念,原句好,因爲它有口語的自然音節。假若將來人民都識字了,或識字的增多了,唸的雖然還代替不了唱的(讀書人也喜歡聽歌唱),可是唱的就不像今日那麼威風了(今天的文盲只能用耳,而不能用目),而能唸的新詩就大有可爲。
可能的,我把那原來的兩行併成了一行:“爲祖國,我願灑,一腔熱血。”
這麼一來,因爲這是鼓詞,我就得去給它配上個下句兒。也許,我能找出相當好的一句,幫助上句,使意思加倍的顯明——這是寫鼓詞常用的方法。可是,也許我想不出那麼一句(這也是常有的事),於是我只好無可如何的用“嘀咕嘀咕嘀嘀咕”去敷衍了。談到“嘀咕嘀咕嘀嘀咕”,我們就不妨另列一條:
三、鼓詞中的油腔滑調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新詩是要以最精煉的言語傳達最好的思想與最崇高的感情,所以它不能受形式的拘束。沒有形式的拘束,它才能真誠的有一句說一句,有兩句說兩句。在詩裏,有多少思想與感情便有多少句詩;一萬行也成,一兩行也成,不許拖泥帶水非湊成若干句不可。鼓詞可不然,它必須成篇,否則不能拿去演唱。不管我們有多少材料,我們得去弄出夠唱半個鐘頭左右的一篇。本事不高的作者就常常不能把那麼多句都寫得精彩出色。於是,什麼“有話長來無話短”:“不提老大去挑水,再把老二表一番”,就都來了。雖然有的寫家自己也感到這種“墊句”的稀鬆,無聊,可是到時候還非用不可;用過之後,頭疼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