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物風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交卸了一切差事的顧黎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
在無數的灰塵盡頭,他找到了自己珍愛的實心胎自行車,只有在小路和橋樑之間迎着風四處穿行,他才能得到寧靜的慰藉。
但是,很快就被一連串的惡臭嗆到他稚嫩脆弱的咽喉,這些只是一瞬而過。在這個小鄉村裏,存在着一些排放着污水和廢氣的鄉鎮企業,唯一清楚的就是生活在這些企業周圍的居民。
一開始,顧黎明的認知就是很簡單的,這些企業擁有着一定數量的員工,如果自己舉報的話,在一定數量的停工期限中,會造成大部分員工的工資來源的缺失,而且企業也會因爲項目違約要支付一筆違約金,導致不能進行再生產。
現在的情況就是十分有趣的現象,不是因爲環境的訴訟增加了,而是因爲金錢的訴訟增加了。在這個雙十一,雙十二的購物節,人們缺少對於環境的尊敬,只有對商品的追捧。還有人甚至都在爲萬聖節和聖誕節的中國化做出思考和研判。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農村的秸稈焚燒問題,這有三個方面的要素需要討論,第一個,三農問題。這是最爲重要的,焚燒秸稈,這是一個相對問題,古時候的刀耕火種就是與大環境相比較的時候損害不大,現在也是相對而言對大環境有損害,但是對於以畝爲單位的農田都是有利的,農民也知道什麼方法最省時省力,可以這麼說,由於農業市場的需求和變化,農民時時刻刻在田裏,根本沒有什麼機械可以代替精細化的栽種,焚燒秸稈只不過是擠出時間放了一把火,其他就是日日夜夜的挑選優良品種和到市場叫賣,24個小時都不夠,怎麼可能分出時間處理秸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