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萊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法國軍隊將佔據萊茵蘭的邊境地區十五年。德國薩爾區將成爲國際聯盟保護區,由法國控制當地的煤礦。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給法國,且不經過全民公決——法國政府害怕當地人民會投票留在德國。新的波蘭變得非常大,囊括了三百萬德國人口和西里西亞煤田。德國將失去所有的殖民地——協約國像竊賊分贓一樣瓜分了它們。德國不得不同意支付數額不詳的賠償,換句話說,要德國給他們籤一張空白支票。
沃爾特不明白他們希望德國成爲一個什麼樣的國家。難道他們心裏想象着一個巨大的奴隸營,每個人都靠配給的口糧存活,辛苦勞作,再讓統治者們拿走產出的物資?如果沃爾特成了一個這樣的奴隸,他怎麼可能考慮與茉黛建立家庭、生兒育女?
但最糟糕的還是戰爭罪責條款。
條約第231條說:“協約國和聯合政府認定,德國接受因其與其盟友發動的侵略戰爭,對協約國和聯合政府及其國民造成的所有損失和破壞承擔責任。”
“這是個謊言,”沃爾特氣憤地說,“一個愚蠢、無知、惡毒和可恨的謊言。”他知道德國不是無辜的,他也因此一次次跟父親爭辯過。但他也經歷了1914年夏天的外交危機,清楚瞭解邁向戰爭之路的每一小步,不是單個國家的錯誤。兩邊的領導人一直都在極力捍衛自己的國家,沒有人想讓整個世界陷入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阿斯奎斯沒想這樣,龐加萊、德皇沒想這樣,沙皇或奧地利皇帝也沒想這樣。就連那個薩拉熱窩的刺客加夫利洛・普林西普知道自己的行爲引發了這樣的後果之後也大喫一驚,但甚至是他也不該爲“所有的損失和破壞”負責。
午夜剛過,沃爾特碰到了他的父親,當時他倆都剛歇下來,需要喝杯咖啡保持清醒,好繼續工作。“真是豈有此理!”奧托咆哮道,“我們同意根據威爾遜的十四點達成停戰,但這個條約跟十四點毫無關係!”
終於有一次,沃爾特跟父親的見解一致了。
到了早晨,翻譯文稿打印完畢,副本已派專人送往柏林——德國人典型的高效率,讓沃爾特在國家遭受詆譭之時更加清晰地看到它的可貴之處。他疲乏過度,實在睡不着,便決定到外面散散步,放鬆一下再上牀休息。
他離開酒店走進公園。杜鵑花正在發芽。這是法國一個晴朗的早晨,對德國來說卻嚴酷無比。這些建議會對德國苦苦掙扎的社會民主政府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人們是否會陷入絕望,繼而轉向布爾什維克主義?
他在大大的花園裏形單影隻,此外還有個穿輕便春季外套的年輕女人,坐在一棵栗子樹下的長凳上。他沉思着經過那裏,禮貌地碰了碰軟氈帽的帽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