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世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翻開來,繼續沿着她所學的進度往下看了去。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這裏的意思是說,上等的修學人聽聞道,就會去勤懇印證。中等的修學人聽聞道,似有所悟,但終無所得。下等的修學人聽聞了道,只會加以嘲笑,不被嘲笑也就不足以成爲真正的道了。

所以,上古有這樣的諺語,明顯的道好像很暗昧,前進的道好像在後退,平坦的道好像很崎嶇。崇高的德好像空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健行的德好像怠懶,質樸存真的道好像時刻在改變,處處明白的道時時就會被忽視。

廣大的空間是沒有邊際的,想用就能用的器物是不需要製成的,遍滿一切處的聲音恰恰是沒有聲音,遍滿一切處的形象恰恰是沒有形象,道就隱藏在這其中故常常沒有名字。

就說這“道”啊,就像一個人人都可以用的能量或者工具,不吝嗇的貸於每一個人,善用者就能成就。

如此覺明功性,我們用完的當下,立馬就回歸了道,當用當有,不用也不會被自己私有,故說貸。欲求道合道的人,想了悟真性的人,是善於這個貸的,知道用哪些功能最能成就”。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明末大寇首

明末大寇首

焚天魚
明末北方連年大旱,宗室官吏豪紳敲骨吸髓,黔首欲求一活命而不可得。穿越爲流民的李陽,不甘願活活餓死,斬木爲兵,誓要攪得這天下換個人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建奴坐的,兵戶坐的,流民爲何坐不的。他誓要覆沒大明,北進遼東,替漢人在這個航海大時代裏,發出時代最強音。 明末大寇首
都市 連載 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