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TICH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周清茹是在巫山縣唸完的初中,成績常年保持全校第一,這放在明清兩朝就是案首,前途無量,大有可爲。
外遷移民的政策下來後,三峽庫區的村民們大多考慮的是遷入地的生活環境、工作待遇等問題,但相比於物質條件,周清茹卻更在意自己的學業能否繼續。
對於讀書這件事,她和楊守安的看法截然不同,後者認爲有那時間耗在課堂裏,不如早點進入社會積累經驗,書本上的知識再怎麼簡明易懂也成不了自己的,凡事唯有親身經歷,方能掌握其精髓。
當時楊守安給周清茹灌輸這套“讀書無用論”的時候是98年,距離小學畢業已經有段日子,村裏的老校長一直想勸說他和阿四上縣裏讀初中,但都被兩人“斷然拒絕”。
原因也很簡單,上學是要花錢的,那時候的楊守安已經萌生了“要去大城市做買賣”的念頭,認爲把錢留着充當啓動資金遠比“送給”老師學什麼唐詩宋詞來得值當。
但周清茹卻始終堅持“書中自有黃金屋”,覺得知識才是改變命運的鑰匙,一個十幾歲的丫頭也搬不出啥依據,只知道打小王鶯花、老書記還有隔壁嬢嬢這些於她而言最重要的人都不止一次地說過,“唯有好好讀書,才能走出大山,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周清茹對這些話深信不疑,所以在移民幹部第一次上門徵詢意見的時候就提出來,只要能解決上學的問題,自己可以立馬在外遷申請表上簽字。
她到上海的時候是八月份,當年的中考已經結束,按照相關政策其實是沒法立刻進入下一階段的院校繼續學業的。
但由於三峽移民身份的“特殊性”,兩地移民工作小組前期就開展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加之作爲監護人的周學根和硃紅娟又擁有上海戶籍,所以在一輪附加面試後,周清茹才得以順利入學一所中等專業學校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