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包拯,北宋仁宗年間的名臣,民間人稱包公,包清天,故事有包龍圖系列。民間有戲曲,後世有影視劇如《七俠五義》《新鴛鴦蝴蝶夢》等作品都是講包拯的。
包拯,包公爲官清廉,言行一致,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特別是他嫉惡如仇,執法無私,爲民請命的精神千百年來更獲得無數民衆的好感和欽佩,受到老百姓敬仰,崇拜的少數幾個大清官之一。
從包拯的故事可以看出成就一位清官的未必是他剛正不阿的精神和不向權貴低頭的氣質,而是他懂得在高壓下生存的技巧,同時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獲得實現抱負的權力,僅僅是一腔熱血和滿腹慈善的人是沒有辦法在大宋的官場活下來的。
包拯作爲不朽的清官形象早已越過時空爲前人和今人,爲黃皮膚龍的傳人,崇尚清廉的外國人所敬重。
“清心爲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包拯出仕時寫的這首戒廉詩體現爲民者願,可作爲政者師。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中國北宋政治家,天聖五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
慶曆新政失敗後曾主張嚴格選拔官員,裁汰冗雜,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應強令致仕,以解決冗官問題;停止招募士兵,揀斥老弱,以解決冗兵問題並選將練兵,訓練義勇以備邊;抑制貴戚和宦官等的權力,輕徭薄賦,節省開支等。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
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建言興利除弊。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