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雄軍也有缺點,一旦戰場上有人退縮會帶動一大片人,繼而引發整支軍隊的崩潰,盧象升親自統領天雄軍,他的威望足以服衆。所以天雄軍的戰鬥力能夠保證,不過缺點也在這裏。
天雄軍過於依賴盧象升個人的統帥力,一旦盧象升倒下,天雄軍就再也無法成軍。所以盧象升戰死後,天雄軍就此銷聲匿跡。
《明史》記載:盧象升戰死後,“三郡之民聞之哭失聲。”盧象升在民間的口碑確實很好。
那麼明末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追根溯源是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後文武失衡,文官集團掌握了一切,到了萬曆時期出現類似宋朝重文輕武現象,武將地位一落千丈,武將不如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從戚繼光寫給首輔張居正的書信或奏摺中所用的言詞中不用下官卻用賤官就可以看出來。
而戚繼光死後,明朝武將中一些人看破一切,要想有地位就要有實權,養寇自重,剿而不滅,發展到擁兵自重,坐視大明滅亡,甚至如大漢奸吳三桂那樣叛國投敵,放棄山海關引清兵入關。
洪承疇防衛遼東時,由於崇禎生心多疑,又亂下旨,洪承疇兵敗被俘,最後清孝莊皇后勸降,成了繼吳三桂之後又一個叛國賊,漢奸!甚至後世還有人爲其祖宗建廟,建紀念館公然爲其洗白,他們在宣傳什麼不言而語,爲了亡國滅種不惜顛倒黑白,公然鼓吹是洪承疇救了漢人,歷史上洪承疇對自己的同胞又幹了什麼?大漢奸吳三桂屠殺自己的同胞比韃子還兇殘。吳三桂也是千古罪人,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遺臭萬年。
大明歷史上還有一些名臣名將如曹變蛟,毛文龍,袁宗煥等人,這裏要講一下袁宗煥,在後世網友中比較多的觀點是袁宗煥是個大忽悠,什麼五年平遼,平遼幾策又錯誤的殺死皮島守將毛文龍,導致清朝再無後顧之憂,尚可喜,耿精忠之流帶着遼東水師投靠滿清,也就是清康熙口中稱自己有平定三藩之功,這三藩正是投降清朝的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這三個藩王。而袁宗煥被凌遲處死,是否功過成了明代最有爭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