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ei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盈望着張良,微笑道,他們兩個都知道這個漢奸默指的是中行說那個狗賊,但也不完全是,整體上得堅持自願原則,派出去的應該是隱藏的漢使,而不是隨便把不願遠離文明的傢伙派出去,徒留後患。
冒頓當然可以思考讓喪偶孤寡的匈奴婦人嫁給擄掠俘虜的漢人男性去改造他們,但問題是如果希望通過冶金維持與漢朝的技術代差不至擴大,那麼鐵礦產出的僅僅只是蹄鐵和木工工具嗎?難道在現在已被匈奴實控的河南地(河套)使用鐵質農具墾耕不是更能提供至關重要的糧食增長人口?匈奴有足夠的文化積澱和民族認同去維持一個經濟上的雙元帝國嗎?要知道後世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也很快分崩離析了,還養出忽必烈這樣的叛徒大汗。
進一步說,鐵器牛作向半農耕轉化的匈奴帝國其財富必然向河南地集中,至多是作爲王庭和鐵礦出產地的龍城能吸納一部分,那匈奴騎兵還能來去如風嗎?就算漢軍不去征服河南地,農耕族羣與優勢漢軍的作戰慾望還會那麼強嗎?
作爲先發文明的漢朝有足夠的能力傳播價值觀和生產方式,石磨和麥作的發展,極爲匹配的恰恰就是可以引現走烏加河河道的黃河流水以供灌溉的環境,灌漿期引用豐水期的黃河水,成熟期曬田正好充分享有光熱條件,乾燥飽滿的麥穗或是磨粉享用,或是顆粒歸倉。
奴隸制莊園經濟向封建小農經濟過渡的漢朝生產方式也可以方便的複製到匈奴那裏。
牧奴制度下的匈奴向農奴制度轉化那就像非頭胎的老母牛產崽那樣順滑,順便小農經濟對奴隸制人身控制的反抗就可以順水推舟地融入族羣矛盾之中,以階級矛盾爲內核的民族矛盾纔可以爆個大的嘛,這可是帶英帝國的成功經驗。
至於冒頓或是明確的意識到風險,或是不明確的反感,強求冶金產品專供軍需,那不就是昭和第二嘛,軍工產品不創造價值,鐵器用於農耕能增加來年的糧食產量,用作羽箭刀劍只能銷燬社會財富,那就需要紮緊籬笆,讓匈奴的每一次劫掠都成爲賠本買賣。
至於這能不能做到呢?這也正是韓信心存疑惑的。
馬鐙馬鞍只能拉近差距,羽箭槍炮卻是有可能造成軍事能力的翻轉的,韓信問道,“你爲什麼這麼確定敵人只能仿製馬鐙蹄鐵,而不是槍炮呢?”
“實際上就算他們仿製馬鐙蹄鐵也比不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