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eei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綜合下來,櫟陽鋼鐵的利潤空間也是300以上,甚至伴隨着山西大揭頂爆破配合蒸汽剷車和藉助山勢的鐵軌小車輸運,物流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作爲壟斷國企,這部分原材料廉價化的利潤只有一部分會滲透到社會中,作爲無煙煤改造成蜂窩煤,或是在部分重要節點製備煤氣提供能源等,而焦煤成本的降低對於市場競爭者而言是不存在的。
後世人可能很難相信鋼鐵生產的成本能差出幾倍之多,可是即便不考慮金融定價權等因素,漢冶萍鋼鐵廠的成本在一戰前就是已經進入武漢當地,計算上運輸成本的倫敦鋼價格的兩倍,徹底把中國這個古典時代的鐵鍋等鐵器出口國給傾銷垮了,而漢冶萍鋼鐵廠已經是當時全中國技術最先進的鋼鐵企業了,同期小型冶鐵企業出產的鋼鐵還是論斤稱的,成本更是達到了倫敦鋼的五倍以上。
劉盈目前拉起來的全套工廠技術當然還不如漢陽鐵廠,奈何就算明末級別的鋼鐵,對於漢代也早已是傾銷了,劉盈這準工業革命級別的鋼鐵當然不在話下。
沒有幾倍的利潤,硬喫國企的效率損失就很難受了。
在蜀中鹽業上,劉盈打算換一種壟斷方式,從大托拉斯變爲卡特爾,依靠技術和資源資金入股的方式控制規模化壟斷的鹽井業,差異化稅收也是必須的,雖然劉盈在海鹽業也沒打算賺錢,儘可能確保百姓基本的食鹽需求,然後用其他消費品賺錢更好。
鹽糧的價格穩定,賺富人的錢總比事實上的人頭稅好。
富人的食鹽消耗量其實是大過窮人的,在窮人掙扎在6克每日的體力勞動生命線上的時候,富人的消耗量已經朝15克,甚至20克的高血壓死亡線看齊了,和後世中國比也相差不遠,加上食物浪費的損耗,差不多能有個四五倍吧,可是資產比可不止四五倍啊。
但是爲了給商人們留下擴張的希望,蜀中鹽業還有必要進一步降低稅率,供給關中地區愈發膨脹的人口,同時也對青海湖食鹽構成傾銷,這有助於羌人形成定居工業化,而定居工業化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意味着漢化生活方式的擴散。
鹽田鹽田,它的生產更接近於田地中勞動的農業,而不是遊牧的牧業。
漢朝是沒有建立對青藏地區的直接統治的,大漢的版圖在高山面前退卻了,甚至於到了唐代,吐蕃帝國成爲了唐帝國邊境投射範圍內唯一可以相提並論的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