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幫主的是非觀 (第1/10頁)
囧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處所說的喬幫主不是丐幫的那個。喬幫主很年輕,估計比我小一些,住在一所大學的家屬區裏。沒人知道他是做何營生的,只知道他經常吆五喝六地帶着一夥一米九以上的光頭,騎着挎鬥摩托車出沒在學校裏,那摩托車的聲音就像在嘲諷他們:禿禿禿禿禿禿,一共六個。但是喬幫主本人個子很矮,大概到我下巴,我們打球時常常正面對抗。跟喬幫主打球很危險,因爲他動不動就要打人。他的是非觀十分模糊。這是以前的事,後來他經歷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後,是非觀翻來覆去地被掃射了一通,已經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還是先說說以前的事吧。
有一年夏天,球場上來了個矮子,捲髮濃眉,鼻直口方,看上去不像壞人。我們一起打了一會兒,一個小子不知道跟他怎麼起了衝突,動起手來。那個捲髮打架非常兇狠,他的進攻方式是完全放棄防守,一味強攻猛打,拳腳相加;但動作大開大合,且一往直前,決不後退,很快就把對方逼到籃球架子底下了。那小子栽了個倒仰,捲髮問他:“服了嗎?”北京人打架這點很煩人,最後非得問這麼一句。你只要打過架就知道,問出這句來事情就完不了。果然,那小子起來又打了一陣,很快就又倒了。這次捲髮沒問他服不服,而是俯視着他,傲慢地說道:“在這學校裏還沒人敢跟我動手呢。”捱打的那個貨撲騰着站起來退了兩步,把食指豎在嘴邊,邊說邊揮出去指向一旁:“那是別人兒!”這個動作一般是捱打的前兆。果然又捱打了,真是蠢死了。這時候來了幾個禿子,動作很遲緩,呼哧帶喘地跑了半天才到現場,連喊:“幫主!幫主!別打別打別打,自己人。”
籃球場上打架有幾個好處,一是不打臉,二是不記仇,大家都知道是因爲玩兒打起來的。打完架通常繼續打球。後來打球時,我把捱打的小子換到一邊,我來盯那個幫主。打到天黑,大家都散了,剩下幾個人在場邊抽菸聊天。那位幫主見剛纔打架的對手坐在我旁邊,慢悠悠地走過來,遞過兩根菸。“打得不錯。”他說。也不知道是說打球還是打架。那個捱揍的比幫主個子還矮,我印象很深,因爲他經常打架。他打球的方式非常獨特,帶着一股流氓勁,而且經常傳出力大無比、速度驚人、角度匪夷所思的球,跟他不熟的隊友不適應這種傳球方式,總被砸到臉,砸完就要揍他。這人站起來,伸出拳頭,拳心朝下,說:“我叫張凱,我也住這院兒,跟這哥兒幾個都認識。”幫主跟他碰了一下拳頭說:“我叫馬喬。”
這肯定是兩人第一次見面。但是我記得沒過多久,就常常看見這個張凱跟喬幫主一夥同進同出了。我當時想,這人不是姓馬嗎,怎麼叫喬幫主?這種流氓地痞之間交上朋友,或反目成仇,一定都是迅雷不及掩耳。大概跟普通人喫過一頓飯就能算朋友一樣,他們這個圈子打過一場架就能算朋友。果然,遵循着這個規律,我跟他們也成了朋友,因爲在籃球場上動手打架是免不了的。一旦打起來,基本上認識不認識的只要當時是一撥兒的就得向着打,非常亂套。我跟他們一起打過兩三回架,基本上都是跟外來的人打。喬幫主事後跟我說:“你以後打架別瞎扔酒瓶子,多危險。”然後就叫上一大羣人喝酒去了。我沒去。
我本質上是個溫和守法的好青年。所以我在他們的圈子裏很邊緣,一些事情都是道聽途說。只有張凱跟我走得比較近,因爲我們打球的位置相似,配合最多,而他那種瞎扔的傳球方式在我身上最能奏效。到我畢業時,我倆的配合已經出神入化,外校來的人經常被嚇個跟頭,有時甚至懷疑我們作弊了。下面這些事情是熟了以後才知道的。比方說,張凱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這真是難以想象——他爸爸是教授,媽媽是中學老師。而他自己則是一個染着黃毛、襯衫釦子永遠只系一顆的痞子。我有一次問他:“你既不上班,又不上學,到底是什麼情況?”他默默投籃不語。喬幫主搭話道:“人家是要出國留學的。”我大驚:“就你這德行還出國留學,你認得個六啊?”張凱劈手就把球甩過來,被我機智地躲過了。我又問:“你去哪國?”答說土耳其。我樂道:“我頭回聽說還能去土耳其留學。土耳其說哪國話啊?”張凱撲過來就要揍我,被喬幫主喝住了。
我起初還以爲這事是扯淡的。結果沒過幾個月,張凱還真走了。送別儀式是在球場上舉行的,打完最後一場球,他跟我們挨個碰拳,最後到喬幫主那兒,兩人對視了半晌,在氣氛變得無比曖昧的一刻,他說:“幫主,我爸媽就拜託你多照應了。”喬幫主說:“你爸媽就是我爸媽。”我又一次天真地以爲這是某種場面話,因爲我實在難以想象在球場上靠打架認識的朋友會走進家庭裏,認識自己的父母,並在出國前將父母認真地託付給他。沒有更靠譜的人可以託付了嗎?後來我想了想,可能還真沒有,喬幫主在學校的院牆裏,很多方面還是說了算的。
接下來的事情進展得太快,有些細節我都沒趕上,也沒聽說。一般來說按正常的劇情發展速度,不是應該拉一個飛機起飛的鏡頭,然後在淡出的同時給一個“半年以後”或“一年以後”的字幕嗎?結果這件事在張凱走了沒一個月就發生了:張凱的母親急病發作,醫院下了病危通知。這種事,我作爲該圈子的邊緣人,所知既少且晚,也沒有參與,還是在球場上聽人說的。雖說我一直沒在球場上看見張凱,也並沒有覺得奇怪。母親病危這種時候就算回了國也不可能來打球。後來才知道,他壓根就沒回來。
喬幫主本人是這麼講的。說張凱的父親給他打了個電話,嚴厲地禁止他回國,因爲他剛剛在土耳其立住腳,這種時候不能請假,家裏一切都有馬喬照顧,不用擔心。馬喬當天晚上又給張凱打了個電話,說你趕緊回來,你爸說的都是扯淡,這麼大的事你能不回來嗎?可以想見,張凱處於進退兩難之地,但這個決定按說也不難做。因爲他母親隨時都可能沒命不是嗎?結果,最終他沒回來,而他母親一星期後去世了。
這回張凱回國了,這真是一個愚蠢透頂的選擇。馬喬那段時間情緒很不好,見誰打誰,有幾次差點連我都打了。他說他覺得張凱這件事做得不對。我們寬慰他,孩子小不懂事,不敢不聽他爸爸的話。喬幫主說:“你看丫像是聽話的乖孩子嗎?”我說:“換作是你,你怎麼辦?”喬幫主說:“不知道,我媽早死了。”
張凱辦完喪事,歇了幾天,也來球場上見過我們兩回,但沒打球。臨走他又跟喬幫主託付了一番,還是那句話。嚴格來說,那句話稍微修改了一下:“我爸就交給你了。”媽沒了,我們聽了都覺得十分淒涼。喬幫主的表情轉變了幾次,顯然他那個不大的腦仁兒正在激烈地運轉着,分析這件事應該怎樣應承。在他的是非觀裏,媽媽病危時不回來,等人都走了才露面兒,顯然是大錯特錯的。但這畢竟是家務事。用“哥們兒”“兄弟”“瓷器”這些詞來定義的人際關係中,應該干涉對方處理家務事的方法嗎?按說不應該,但你要不就別託付給我呀!他肯定是這麼想的,我就這麼想。喬幫主說:“放心吧,你爸就是我爸。”我覺得他們大概做不成朋友了,這回真是場面話了。結果我他媽又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