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度,曰本京都風氣極致癲狂,不如此便無法出名,沒名氣就沒官可做,沒官可做就無法到地方上當守護代,不到地方上當守護代就無法橫徵暴斂,不橫徵暴斂就無法發家致富。
而等到了室町幕府末期,“婆娑羅之風流”越演越烈,成爲“傾奇時尚”。
比如,具足樣式越來越怪,添加了許多無用的裝飾品,羽織、母衣色彩更加鮮豔,出現了“水玉色薄紗陣羽織”之類半透明,不知道該不該算軍服的東西,甚至兜上出現了高達兩米、紙糊刷銀漆、形如月牙的前立。
頭盔比人還高,這已經不能用怪來形容了。
髮型也是如此,光頭、沖天炮、反月代頭,也就是隻有前額有頭髮,其他地方全剃了的髮型,等等等等,同樣羣魔亂舞,怪得很。
社會風氣也是如此,比如有出雲神社的巫女阿國,爲賺錢重修神社,以“唸佛踊(一種唸經祈福的宗教舞蹈)”爲基礎,加入故事情節,女扮男裝並收留大批遊女(類似曰本後世的販春女)進行表演賺錢,以作風大膽豔麗而著稱——這在室町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傳統禮教接受不了,阿國會被第一時間砍頭,而不是受到廣泛歡迎。
阿國後來甚至成爲曰本歌舞伎的開山祖師,只是歌舞伎的發展過程曲折了些:
“遊女歌舞伎”因涉及公共場合大規模搞H色(巫女阿國表演還算正經,宗教氛圍很濃,主攻高端市場,遊女們則以講述故事爲名,在市町舞臺上大脫衣服,女女之間模擬夫妻生活)以及私下有組織賣Y,引發無數治安問題,鬧出了不少人命,被禁了。
隨後被迫改成“若衆歌舞伎”,以少年男扮女裝進行表演,結果少年眉清目秀,女裝後別有風味,比一般女子還誘人,引起大規模搞基,以及和留在後方的武士家屬大範圍通J,犯了衆怒,又被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