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過曰本自隋唐以來就拼命吸收華夏文化之精髓,有這景色也不奇怪。
原野大概把市町逛了逛,收起懷古心思,開始辦自己的事。他這次來是準備賣點東西,先解決一下這段時間的喫飯問題,免得讓彌生家直接破產,但他也沒着急,注意力很快放到了物價上——想賣東西就要討價還價,總不能張口就胡說八道。
這裏用的是銅錢,而且八成以上是華夏銅錢。
其中以明朝永樂錢最好用,其次是品相較好的宋錢、唐錢和其他明錢,再其次是泉州錢(進口私鑄錢的統稱),再再次是曰本本土不知道哪裏產的破爛銅錢,最後是難辨材質的錫錢、鐵錢。
前兩者一般被稱爲“好錢”,其餘的都是“惡錢”,換算比率嘛……
以原野觀察和旁敲側擊來看,“好錢”一千文爲一正貫(也叫足貫,一般在民間交易中並不使用),八百四十文爲一市貫(非固定值,隨市場波動,對標銀價),一百文爲一疋,可以換“惡錢”三到四倍。
要是“惡錢”中的“惡錢”,像是用點力就能掰碎的錫錢鐵錢,保守估計也能換六七八倍。
沒有看到有人用銀子或金子,大概是大額貨幣,市面日常交易中用不太到,但可以換。他在一處街尾找到一家“銀座”,客人可以用銀判金判或碎銀金沙兌換各色銅錢,但反過來不行,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古代銀行。
兌換比嘛,大概一兩金能換銀40-50錢,看成色;一兩銀能換840文左右的永樂錢,也就是差不多一市貫,依舊要看成色,劣銀肯定換不到84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