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漫步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據傳在鎌倉時代,曰本覺心和尚歷經千辛萬苦,以絕大毅力遠赴中國有“五山十剎之首”之稱的徑山寺求取大乘佛法,而佛法求沒求到不清楚,味噌——也就是豆豉醬的製作方法他倒是求到了。
等他回國之後,便組織本寺僧侶與信衆開始試製豆鼓醬,準備大規模生產,以爲護法之資本,而醬成之後,他發現浮於其上的“豉油”鹹鮮可口,竟然別有風味,味道極好,於是曰本便有了醬油——醬油的別稱便叫醬鼓油、鼓油。
當然,關於曰本醬油的來歷也有很多種其他說法,像是覺心和尚試製豆鼓醬失敗,造出了一缸烏水,在扔掉之前深覺可惜便嚐了嚐,於是便發現了醬油,以及醬油在唐代便由鑑真和尚傳入日本、在明代才由移民傳入日本等多種考據。
現在真實情況如何已經很難說清了,畢竟曰本近代以前沒有記載史料的傳統,過了這麼久到底是怎麼回事誰也說不準,誰也無法肯定——除了韓國人,韓國人堅信醬油是朝鮮大發明家世宗大王發明的,然後又傳入了中國和曰本。
反正他們在網上一直這麼說,應該也快拿去申遺了。
至於古法醬油釀製工藝……
基本原料爲豆、麥和鹽。其中豆類的植物蛋白負責轉化成氨基酸以提供鮮味,蕎麥或小麥的澱粉負責變成葡萄糖提供甜味,鹽則負責提供鹹味,順便對抗雜菌,使釀造能順利完成。
原料有了,便可以進入制麴環節。第一步是清洗蒸煮,大豆水份不足,麴菌便無法增殖,但如果水份過多,將會嚴重影響成品質量,所以在蒸煮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觀察,一般要保證大豆的含水量在47%左右。
等大豆蒸煮好後,再將麥子幹炒後混入,然後再加入麴菌。麴菌在高溫下會迅速增殖,增殖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所以還需要一刻不停地攪拌,是個辛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