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選定形象代言人之後,對於《孟子》的註解,袁樹着重把【虞舜是致良知之始祖】的概念貫穿始終。
但凡是涉及到虞舜的篇章內容,都要在註解中留下致良知的概念,以此褒獎虞舜,推崇虞舜。
而要論證一個道理的正確與否,不僅要有推崇的成功者,也要有個反面教材。
那麼這個反面教材是誰呢?
現成的。
梁惠王。
孟子對虞舜是真愛,對梁惠王就是真恨了。
他把梁惠王是從頭批判到腳,一點情面都不留,所以袁樹感覺孟子對梁惠王肯定是有偏見,梁惠王和孟子之間一定有很多的爭論和不愉快的經歷,使得孟子久久記恨於梁惠王。
孟子全篇對梁惠王的評價很低,與梁惠王的談話中,處處着重批判了梁惠王逐利輕義之舉。
而在袁樹看來這多少有點站着說話不腰疼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