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後當然會失敗。
袁樹把梁惠王和虞舜做了對比,用致良知的虞舜降維吊打不致良知的梁惠王,在順應孟子批判梁惠王、褒獎虞舜的基調之上,硬生生把“致良知”的概念摻了進去。
由此實現了自己的魔改,成就了知行合一對知而不行的全面勝利。
這是一方面的。
另一方面,對於孟子的一些民本思想、仁政思想,袁樹也不會刻意曲解。
好東西那就留下來,原原本本老老實實的註解,講究盛世仁政之道,告誡君主不能肆意妄爲,否則必將遭遇災禍。
比如【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一段,袁樹就進行了本源的註解——
【孟子言諸侯三寶乃國土、國民和政務,非金銀珠玉,若以金銀珠玉爲寶,必反噬其身,諸侯如此,天子亦然,天子若以金銀珠玉爲寶,不施仁政,必遭災禍。】
這一類單純講究君主應該簡樸度日、勤政愛民的絕對政治正確的篇章,袁樹就順應本意進行註解,最多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
而對於這一次的註解行動,袁樹更加註重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