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2/2頁)
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書篇幅不大,然而編選的都是魯迅先生的經典篇目。我相信,每個手握此書、對其中文章細細品讀的人,都能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啓迪和感悟。
魯迅先生對於歷史、現實、文化、人生,都有着自己獨特而深刻的見解。《燈下漫筆》中,他對中國古往今來當政者所實施的“奴化”統治予以無情批判和辛辣諷刺,指出各色太平光環掩罩下的中國社會實則都是生產奴隸的廠房;而在《記念劉和珍君》和《“友邦驚詫”論》中,他則猛烈而尖銳地抨擊着黑暗的現實;《說“面子”》一文裏,他以驚人的敏銳發現了中國式的“要面子”與“不要臉”之間竟然有着“很難分辨”的關係這一結論,讓人讀後不由得冷汗淋漓;即便到了《死》的時候,他還絲毫不改往日倔強,直言“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其實,這些思考往往又摻雜在一起,很難截然分開,例如《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篇,就能看到諸種因素相互交織的場面。
當然還不止於此!那些回憶裏的事、記憶中的人,在魯迅筆下都凝聚成了永遠的定格:兒時爛漫無羈的時代可以乘着冬日在雪地捕鳥,還能從長媽媽那裏聽來各種千奇百怪的故事,等到長大以後出國留學又遇到了仁愛無私的藤野先生……這些文章,至今讀來仍有一種溫暖、溫馨之感。
此外,本書還選編了一些純粹個人化的文字,如散文詩、舊體詩等,值得耐心品讀。對於這類文字,理解上可能要費些周折,然而若能深入進去,就能發現一個更爲廣闊和深厚的精神世界。
等等,等等。
讀魯迅的文字,常常使人於不覺間會心一笑,爲他犀利的言語和敏銳的洞察大聲叫好;笑過之後又時時覺得悲哀。這悲哀來自對人性、人生的反思和內省,而這笑大約類似俄國作家果戈理的小說所帶給人的那種“含淚的笑”吧。總之,那是一種極爲複雜的情緒。
任何對於魯迅文章的評價和介紹,實際上都有佛頭着糞之弊,這些文字也不例外。理解魯迅、走近魯迅的最好方式,莫過於直面先生的文字。因此,就請讀者翻過此頁,走向那個瘦而倔強的身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