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的兩三件事 (第3/3頁)
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 關於中國的監獄
我想,人們是的確由事實而從新省悟,而事情又由此發生變化的。從宋朝到清朝的末年,許多年間,專以代聖賢立言的“制藝”①這一種煩難的文章取士,到得和法國打了敗仗,這才省悟了這方法的錯誤。於是派留學生到西洋,開設兵器製造局,作爲那改正的手段。省悟到這還不夠,是在和日本打了敗仗之後,這回是竭力開起學校來。於是學生們年年大鬧了。從清朝倒掉,國民黨掌握政權的時候起,才又省悟了這錯誤,作爲那改正的手段的,是除了大造監獄之外,什麼也沒有了。
在中國,國粹式的監獄,是早已各處都有的,到清末,就也造了一點西洋式,即所謂文明式的監獄。那是爲了示給旅行到此的外國人而建造,應該與爲了和外國人好互相應酬,特地派出去,學些文明人的禮節的留學生,屬於同一種類的。託了這福,犯人的待遇也還好,給洗澡,也給一定分量的飯喫,所以倒是頗爲幸福的地方。但是,就在兩三禮拜前,政府因爲要行仁政了,還發過一個不準剋扣囚糧的命令。從此以後,可更加幸福了。
至於舊式的監獄,則因爲好像是取法於佛教的地獄的,所以不但禁錮犯人,此外還有給他喫苦的職掌。擠取金錢,使犯人的家屬窮到透頂的職掌,有時也會兼帶的。但大家都以爲應該。如果有誰反對罷,那就等於替犯人說話,便要受惡黨的嫌疑。然而文明是出奇的進步了,所以去年也有了提倡每年該放犯人回家一趟,給以解決性慾的機會的,頗是人道主義氣味之說的官吏。其實,他也並非對於犯人的性慾,特別表着同情,不過因爲總不愁竟會實行的,所以也就高聲嚷一下,以見自己的作爲官吏的存在。然而輿論頗爲沸騰了。有一位批評家,還以爲這麼一來,大家便要不怕牢監,高高興興的進去了,很爲世道人心憤慨了一下。受了所謂聖賢之教那麼久,竟還沒有那位官吏的圓滑,固然也令人覺得誠實可靠,然而他的意見,是以爲對於犯人,非加虐待不可,卻也因此可見了。
從別一條路想,監獄確也並非沒有不像以“安全第一”爲標語的人們的理想鄉的地方。火災極少,偷兒不來,土匪也一定不來搶。即使打仗,也決沒有以監獄爲目標,施行轟炸的傻子;即使革命,有釋放囚犯的例,而加以屠戮的是沒有的。當福建獨立之初,雖有說是釋放犯人,而一到外面,和他們自己意見不同的人們倒反而失蹤了的謠言,然而這樣的例子,以前是未曾有過的。總而言之,似乎也並非很壞的處所。只要準帶家眷,則即使不是現在似的大水,饑荒,戰爭,恐怖的時候,請求搬進去住的人們,也未必一定沒有的。於是虐待就成爲必不可少了。
牛蘭夫婦,作爲赤化宣傳者而關在南京的監獄裏,也絕食了三四回了,可是什麼效力也沒有。這是因爲他不知道中國的監獄的精神的緣故。有一位官員詫異的說過:他自己不喫,和別人有什麼關係呢?豈但和仁政並無關係而已呢,省些食料,倒是於監獄有益的。甘地的把戲,倘不挑選興行場,就毫無成效了。
然而,在這樣的近於完美的監獄裏,卻還剩着一種缺點。至今爲止,對於思想上的事,都沒有很留心。爲要彌補這缺點,是在近來新發明的叫作“反省院”的特種監獄裏,施着教育。我還沒有到那裏面去反省過,所以並不知道詳情,但要而言之,好像是將三民主義時時講給犯人聽,使他反省着自己的錯誤。聽人說,此外還得做排擊共產主義的論文。如果不肯做,或者不能做,那自然,非終身反省不可了,而做得不夠格,也還是非反省到死則不可。現在是進去的也有,出來的也有,因爲聽說還得添造反省院,可見還是進去的多了。考完放出的良民,偶爾也可以遇見,但彷彿大抵是萎靡不振,恐怕是在反省和畢業論文上,將力氣使盡了罷。那前途,是在沒有希望這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