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傍晚,黃方士走進了朝那。
朝那是中國的一個古地名。
遠古時期這裏是一片茫茫大海,在加里東古生代地殼運動中,隨着高原隆起,海水逐漸退卻,留下這水域浩渺的巨大湖泊。之後造山、褶皺繼續演變,湖泊被分割成諸多小的水湫,傳說有九十九個,分佈在黃土高原大片區域。再後來,有些乾涸了,有的成了季節性的水泊。到了秦漢,僅在朝那也只留存了兩個較大的湫水,且相距甚遠。
朝那湫,顧名思義就是地處朝那的湫水。遠古以龍爲圖騰的伏羲氏部落及上溯到華胥氏部落的起源地據傳就在朝那。就龍的形貌而言,是以蛇爲主體,綜合了牛、馬、羊、鹿、鳥、虎、豬等許多動物的特徵形成的一種綜合性圖騰,更能說明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性氏族大團結、大融合的結晶。據《史記·封禪書》總結,秦及三代時國家級祭點,就有“湫淵,祠朝那”的記載。秦王祭祀朝那湫,不單指是秦始皇,而是他以前的數代王者。之所以把朝那尊爲“龍之所處也”加以祭祀,和伏羲、女媧有直接的關係。
民間廣爲傳播伏羲、女媧的神奇故事大體是:相傳華胥氏族部落在一次大洪水災難中,遭到了滅頂之災,整個部落成員只有伏羲、女媧兄妹二人倖免於難。他們是坐在一個葫蘆裏逃生的。待洪水退卻後,葫蘆落到了朝那湫這個水靜止不流的高山湖泊中得以生存。當伏羲、女媧看到這個世界僅剩他倆時,萬分孤單的女媧娘娘以黃土捏人形像以解心中的苦悶,後來爲了延續人類,兄妹欲結爲夫妻,於是在四面山頭上燃起煙火,又將兩扇石磨搬到兩面山上,然後對天祈禱說:若蒼天允許我們兄妹二人結爲夫妻,繁衍人類,就四山之煙聚而滾磨合。祈禱畢他倆把石磨推向湫中,只見四山之煙果然聚合,再看湫中的石磨也緊緊的合在一起,時浮時隱。爲遵循天意,兄妹二人遂結爲夫妻。後來人們爲紀念伏羲、女媧結合,由此繁衍人類的功勞,就在湫淵的東岡上修了湫淵祠,還在燃煙和滾磨的地方建有廟宇,以奉祀這裏山水的靈性。至今當地漢族羣衆在一些民間巫祝或祭祀活動中仍捏麪人、面燈等祭品,也就是在承襲女媧娘娘黃土捏人的習俗。
從漢字音韻轉移規律來看,古語“龍”與“雷”聲母相同而意義相近,“龍澤”也就是“雷澤”,雷澤也就是朝那湫,這裏便是華胥部落的根之所在。雷澤華胥生伏羲,朝那湫周圍甚至可能是中華人類文明肇啓之地。這裏的祭祀活動,從伏羲之母華胥爲青春少女時就已興起。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中華民族的原始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來自號稱“西來第一峯”崆峒山的黃方士就在這個秋日的黃昏,走進了朝那。這是秋祭最爲隆重的一段時日,四面八方的各方人士齊聚,就爲拜謁“湫淵祠”這一盛大的節日。
幾天後,待朝拜結束,黃方士應朝那牧場李都尉的邀請,來到他家做客,短暫停留了一幾個時辰。
在長安以西,漢廷分佈有瓦亭、朝那、關山三大牧場,專爲朝廷飼養軍馬。李都尉曾在“飛將軍”麾下征戰匈奴,後因負傷不得已才離開軍營,來到朝那管理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