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知縣夫人再來畫眉村的時候,將離請求將馬清明一起帶去嶽州。
夫人猶豫不決。她自然不信馬清明是棺材匠和殭屍的兒子這種言論,但跟其他人一樣,哪怕這種言論不可信,但說的人多了,還是有些忌諱。
喜鵲勸道:“夫人,馬清明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會給您惹禍的。他又是少爺的好玩伴,您想想,少爺是在畫眉村長大的,在嶽州城沒有一個熟悉的玩伴,去了嶽州肯定會認生,說不定不習慣,您不如把清明也帶上,一則讓少爺多個玩伴,二則清明孤苦伶仃,您給畫眉村的人也算還了一個人情。畫眉村的人養了少爺,您又養了畫眉村的孩子。多好!”
夫人聽了喜鵲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便答應帶清明一起走。
族長非常高興,畢竟無人照看的馬清明從此也算有了着落。
將離和清明到了嶽州之後閒玩了十多日。
在這十多日裏,馬知縣差人將破廟重新修葺,從臨近衡山的南嶽大廟請了知名的法師來住持破廟,並將破廟更名爲“古井寺”。南嶽大廟來的法師認爲“古井寺”不好聽,改爲“古今寺”,隱含“觀古而知今”的意思。
但法師的“觀古而知今”跟馬知縣的理解不一樣。
法師和馬知縣討論破廟名字的時候,將離恰好在旁邊。
法師說:“人之所以愚昧無知,就是隻知當今不知遠古,目光短淺而不能長遠。究其原因,是人在前世與今生之間斷了記憶。”“前世之教訓與經驗,在今生起不了作用。前車之覆軌,未能成爲後車之明鑑。倘若世人記得前世之事,個個都已歷經滄海桑田,出生即有六七十歲滄桑老人的智慧,必定都是通達之人。可世事並不如此,通達之人觀之世人,猶如七十老人觀之嬰兒,頑愚可笑,貪圖享樂,心竅堵塞。所以世人需要儒家教化,佛家感化。儒家講賢者,佛家講佛祖,都是讓世人知道古人如何如何,勸導今人應該如此這般,實則‘觀古而知今’,也可以說是‘觀前世而知今生’。聖賢書與經書,其作用都相當於讓世人將前世斷了的記憶回憶起來。”法師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