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祖驚歎道:“我以爲‘觀古而知今’就是從古人智慧得到的啓示,沒想到法師有如此精妙的解釋!我曾聽一朋友講過跟法師類似的話,說修煉的人或其他生靈無法修成正果,是因爲壽命限制是最大的瓶頸。人生七十古來稀,或許這時候感知了世界本原,認清了人間真相,奈何壽命接近終結,一輩子積累下來的靈智埋入黃土,等到轉世,一切又要重來。”
老祖說的“朋友”不是別人,正是以前寄居破廟的井魚。這話是她在佛堂裏跟老祖說的。
法師笑道:“那你這朋友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了。知縣大人可否引見一下?”
老祖嘆道:“可惜我不知道這位朋友現在身在何處,是生還是死。”
將離在旁聽了,插言道:“師父,這麼說來,要是我能記起前世,是不是不用讀書就能明白世間道理了?”
老祖面露驚恐之色。
法師猜錯了老祖的心思,笑道:“大人莫要見怪,小孩子都不願捧讀枯燥的書,而幻想達到苦讀的成就。”
古今寺修葺完成之後,將離和清明便寄宿在寺廟裏讀書。
那時候常見窮苦的年輕人在寺廟裏住着讀書,因爲有廟產的寺院可以免費爲男子提供住宿,有田產的寺院甚至可以免費提供飯食,而且寺院相對幽靜,的確是讀書的好地方。
唐朝宰相狄仁傑,茶神陸羽,明朝狀元張元忭,以及在嶽州名樓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等名人都曾借住寺廟,寒窗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