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過年2 (第3/5頁)
飛揚的木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不然原着裏面賈東旭也不會那麼輕易的把秦淮茹娶到手裏面。
那時候農村進行了土地改革,每家每戶都分到了房田。成立了人民公杜、大隊、生產隊。農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他們的勞動形式是犁田、耙田、鋤頭鋤、畚箕挑,主要是肩挑人扛。儘管說有了房主,有了地種,但還是過着喫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農村還是很苦。
這個年代是計劃經濟時代,行政管理是按地區,縣,人民公社,大對,生產隊。土地規生產隊集體管理,每天勞動要由生產隊統一安排,一天一記公分、一個工日,男上工分是10分,女的工分是6分左右。到季節統一駭算,進行分糧。
那時候,人們所用的所有用品都是計劃購買。買布有布票,買糧有糧票。比如油,自行車,等等一些物質都是計劃供應。
人們的老作是:早上,上午,下午三晌生產隊的社員聽到鐘聲,男女社員都會到隊裏的自定他點集中,聽從生產隊長的統一安排。
拉糞的、犁地的、撒種子的、打糊結的(砸土塊)、溜化肥的、打農藥的、積肥的、給牲口鍘草的、揚糞的、犁地的,搖耬的,牽牲口的、倒地的、澆地的,割草的,套磨子的,吆車的等,幹什麼的都有。
那時候地裏面用的都是農家肥,化肥之類的東西還沒有大規模推廣,當時的農村的農業生產水平比較低。正常情況下每畝地產糧食大約是400斤到500斤左右。每畝地留種子30斤左右,每畝地上交國家的公糧大約是100斤到150斤左右。
交完糧,分配給農民的糧食有限,糧食是很珍貴的東西,當時喫的主要是以紅薯野菜爲主,煮紅薯,紅薯面,紅薯粉等等,全是紅薯,變着花樣的喫。紅薯喫了胃酸,大多都喫出了胃病,看見紅薯就吐酸水。實在是沒我快辦法纔拿出來不多的糧食配着喫,還有到山上挖野菜,一年也買不上幾次菜,全是在山上挖到的。儘管這樣也湊乎着能喫飽。
能到城市裏喫皇糧的人,在村子裏都非常讓人羨慕,人們也是挖空心思的就在城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