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精神生活 (第2/9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她於是很艱辛。在每天的思考和表述中,還有她不斷尋找的那種表述的方式。是伍爾芙讓我意識到,有時候做一個小說家並不難,他只要擁有對生活的敏銳,和他的那種天才的語言能力。但擁有思想和理論就不僅僅是天才所能夠解決的了。那是思維的一個創造性的冶煉和涅槃的過程。那要通過艱苦而勤奮的思想的勞作。那要付出心血和精力,乃至於畢生。那是生命中很苦的一種煎熬。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總說理論是灰色的。灰色的意旨可想而知。理論當然如灰色般枯燥且乏味。男人做這樣的思想者尚嫌疲憊,何況伍爾芙是個女人。而且她不僅僅是個女人,她還是個漂亮的女人。她還不僅僅漂亮,她基本上還是富有的。一個富有的漂亮的女人爲什麼還要苦苦思索?
當然那是伍爾芙自願選擇的一種生活。她一定是覺得她的美麗和富有並不重要,或者,不足以使她的生命閃爍出奪目的光彩。她不想用她的美麗去取悅男人,亦不想被她富有的生活所禁錮。如果她不能掙脫那個所有美麗富有的女人的必然的牢籠,那她的生活還有什麼意義?
從海邊回來便開始思念伍爾芙。很慶幸在海邊我讀到了伍爾芙的理論。那顯然是一種有點功利的索取,因爲當時,我正在批評的行當中奮力行走着,寫一些印象式的評論。所以感謝伍爾芙那些充滿了知性色彩的文字,她給了我工作的勇氣和樂趣。
所以我說,伍爾芙纔是真正啓迪了我的那個人。她從最初的時刻就開始影響我了,她甚至塑造了我。我是在她的文學方式的籠罩下成長的,所以我一直把她視爲文學的楷模。或者說,我希望自己能成爲她那樣的女人。因爲她不單單是一個小說家,她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並且在任何評論家面前都毫不遜色的評論家。她是兼而有之的那個作家,並且是將小說和評論都做得異常之好的那個人。
於是伍爾芙成爲了理想。
也於是從此,我開始在伍爾芙的引導下尋找文學中的那個我自己。
這就是後來我爲什麼會在寫小說的同時,始終堅持着寫一些印象式的批評或者隨筆。並且能夠在那種近乎灰色的寫作中,感受到一種思維的歡樂。我知道那種批評的文字是無可替代的,而唯有被那樣的文字不停地滋養着,也許才能保持住小說創作中的某種深度。
想不到我最初讀到的伍爾芙的書是那本《論小說與小說家》。而不是《海浪》,不是《到燈塔去》,也不是《達洛威夫人》。那是一本純粹理論的書籍,但讀時的感覺卻絕不艱辛,甚至美麗至極。到今天,那本書已經被我讀過了很多遍。很多遍之後,它才能總是那麼遠遠近近、不離不棄地滋養着我。而當林宋瑜要我推薦世紀經典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竟還是這本書。
這本書的譯者瞿世鏡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要研究伍爾芙,那麼除了她的小說之外,還必須兼顧她的理論,因爲她不僅是有成就的小說家,也是著名的評論家。她是《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耶魯評論》《紐約先驅論壇報》《大西洋月刊》等重要報紙雜誌的特約撰稿人。她一生中共寫過350多篇論文、隨筆和書評。伍爾芙的評論範圍極廣,但以小說評論爲主。她以小說家的身份來討論小說藝術,對於此中甘苦自有深切的體會。因此往往能抓住關鍵,避免浮泛的空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