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的精神生活 (第1/9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個美麗的女人和她美麗的精神生活。讀着她,心中便會充滿了一種歡樂。那是唯有她能給予你的。記住她,弗吉尼亞·伍爾芙。
伍爾芙是個美麗的女人。她並且是一個作家。她並且不單單寫小說,還寫了很多批評的文字。像伍爾芙般在小說和評論中都取得輝煌成就的,古今中外,鳳毛麟角。所以伍爾芙才堪稱知識分子。那種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女性。她有她的思想。她才能穿越時空地流傳下來,至今,影響着後世的許多人。
儘管我總是在談論着杜拉,但其實更深刻影響着我的那個女人,是弗吉尼亞·伍爾芙。她和杜拉是全然不同的兩個人,雖然她們都是女人,也雖然她們都寫小說,又都把小說寫得驚天動地。但真的伍爾芙更像知識分子。因爲她沒有杜拉般那種躁動不安的愛情,和堪稱絕唱的悲歡離合。她的生活很平靜。而平靜的下面,又總是向着那個很深的地方,並且深不可測。那是種寧靜的深邃。那是唯有伍爾芙纔會有的一種生命的品質。或者她只能如此。
最早讀伍爾芙的文字是在1986年的海邊。那是我至今不能忘懷的一種閱讀,以及閱讀所給我帶來的歡樂。在藍色的夏季。北戴河海濱那個小小的有着很多人的閱覽室。記得我曾怎樣走進去,怎樣在書架上取下了那本不知道哪個年代的《外國文藝》,然後就第一次讀到了伍爾芙,並看到了那些文字背後的那個女人。曾經怎樣的驚喜。她爲我帶來了什麼?那時候我甚至還沒有開始寫小說,我正在一種莫名的慾望和衝突中掙扎。我立刻便被伍爾芙那誘人的理論攫住了。
我當時也並不知道這個女人會那麼美。我當然不是因爲她美而迷上她的,而是因爲她在文字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優雅和力量。還有她告訴了我,小說原來還有另一種寫法。那種我不曾見過,而又無比親和的一種方式。於是我執着地把那本書借到我和我的家人在海邊暫住的6號別墅。那一次我們在那裏住了很久。因爲很久便有了機會慢慢地讀伍爾芙。記得我當時還非常認真地記了很多筆記。她的那所有令我震動的詞語。還有關於她的“意識流”。
伍爾芙無疑是用意識流寫作的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她不僅如此寫作,她還有關於意識流創作的理論。在她看來,生活就是紛紛墜落的意識的碎片。那麼如果真正地忠實於生活,也許小說就該是流動的。很奇怪第一次閱讀伍爾芙不是她的小說,而是她的關於小說的理論。不知道如果最先讀到的是她的小說而不是她的理論,那她還會不會成爲我的明燈。或者我就是在她的小說理論的照耀下開始創作的。因爲是伍爾芙讓我知道,我終於可以用新的方法嘗試着寫一種新的小說了。否則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寫小說。那時候我對小說是如何充滿了恐懼。是伍爾芙給了我勇敢。只是那些當年的卡片今天早已不知去向。但是我知道其實它們並沒有丟失,而是早已深藏在了我心中的某個地方。讓我從那裏向伍爾芙索取那思維的財富。
從此我便對這個女人一往情深。那時候儘管不曾讀到她的小說,卻已經對她小說的名字心馳神往。《海浪》,還有《到燈塔去》。那是多麼好的關於“海浪”和“燈塔”的意象。爲什麼要“到燈塔去”?就單單是爲了這意象和願望。伍爾芙便成爲我心中最重要的那個女人。
在那個藍色的夏季之後,我寫了《再度抵達》。我至今以爲那是我的一個不錯的中篇小說,因爲我在那裏寫了海,和海邊的故事。所有對往事的記憶,還有在海邊的那種懶洋洋的感覺,都是我不願忘記的。我覺得哪怕殘酷的往事也是美麗的,值得記憶的。還有嘗試。那種字體、時空、意識的轉換,以及對燈塔包含着無限詩意的意象的追求。那是我今天已經無法達到的境界。那麼憂鬱地,爲大海的正在變成灰色而傷痛。還有,在黑夜中游泳,向着燈塔。在殘酷的愛情中成長。
我喜歡海。喜歡海所包含的所有意象。喜歡發生在海邊的一切故事。進而喜歡那些喜歡海的作家。譬如,弗吉尼亞·伍爾芙。當然還有杜拉。
然而我要說的並不是伍爾芙的小說,而是這個女人的思想和理論,以及她每日每夜在過的那種沉重的知識分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