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買她的名字叫加爾各答 (第7/7頁)
趙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這樣,在孟買。在我的地圖上,也叫作加爾各答的這座城市。
是的,在孟買,我看到了什麼?那金色的阿拉伯海灣。
那擁擠的車水馬龍的城市。那灰綠色的潮溼的牆體。那陽臺上晾曬的豔麗衣裙。那藤蔓遮蔽的木窗。那縱橫交錯的街道。那巴士裏望出來的窘困與無奈。那黃昏中晃動的金色人影。那宏偉的“東印度時期”的璀璨建築。那海上迷茫的伊斯蘭聖堂。那頂樓打開的殘破的百葉窗。那探出身來的不快樂的婦人。那舷窗一般迷幻的頂樓圓窗。那三角門楣上娟秀的浮雕。那雨水在外牆上留下的流痕。那遙遠的加爾各答式的黃昏般的晨光。那拱廊裏悠然的老人。那泰戈爾般的智者的面容。那草地上美麗的棕皮膚姑娘。那沿街乞討的漂亮女孩。那廊柱下深邃地關閉着悽迷故事的大門。那手拉着手的年輕的戀人。那輝煌與破敗相間的亭臺樓閣。那樹冠上漫天飛舞的大鳥。那樓頂上掀動着翅膀的自由女神。那曾經吸引着四方遊客的華麗客棧。那拱卷形美麗無比的迴廊。那泰姬陵酒店的莊嚴與雄偉。那朝向大海的巍峨的印度門。那菜市場底層民衆的叫賣與喧囂。那人挨着人的擁擠的比肩而行。那行走中蒸騰的熱汗的味道。那飄散在空氣中撲鼻的咖喱香。那街頭賣花或行乞的老嫗。那櫥窗裏繪畫一般的紗麗面料。那黑暗中海上吹來的陣陣熱風。那彷彿加爾各答的屬於着杜拉斯的,孟買的一切。
只是加爾各答的今天已然蕭條。人們希冀着離開那片安娜-瑪麗·斯特雷特的死寂。於是加爾各答幾乎成爲了一座美麗的空城。據說離開這裏的人大都會來孟買。因爲孟買依舊充滿了活力。
就這樣,在孟買的文章中寫想象中的加爾各答。竟然也向杜拉斯那樣彷彿真的看到了那座城市的影像。是的,在寫着孟買的時候也寫了加爾各答。而寫着加爾各答的時候又寫了杜拉斯的《印度之歌》。
永遠是錯位的,在這篇文章裏。我,並沒有去過加爾各答,而杜拉斯,也沒有看到過真正的恆河。
在這如此美麗的錯位中。便交織了我們的所有的故事。
是的,在孟買,本沒有加爾各答,也沒有杜拉斯,更沒有《印度之歌》。但,他們又全都在這裏,和我,和孟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