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在城有點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漢騰笑着說:“保羅,你真的很熱情,讓我們在這裏感受到了濃濃的情誼。” 保羅笑着回應:“你們是我的朋友,我當然要好好招待你們。”
突然,保羅像是想起了什麼,他好奇地問道:“據說你們華夏的飲食觀念與我們有些不同,不同在什麼地方呢?賈先生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
賈曉臻微微一笑,他看出保羅是個美食家,便興致勃勃地開始介紹起來。
“保羅,華夏人與西方人在飲食觀念上確實有很大的不同,當然,不包括您在內,我看得出,您是一位美食家。” 賈曉臻緩緩說道,“總體上來看,在西方傳統文化中,飲食被看作是世俗的,只是爲了滿足純粹功利和物質上的需要,人每天喫飯只是一種生理需求。然而,在華夏人看來,飲食有着更深層次的意義。它既是對生命歡樂的領受,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寄託。”
賈曉臻接着說:“在華夏,每逢傳統節慶,我們都會通過食物來展現勃發的生命力。比如春節,我們會準備豐盛的年夜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團圓之樂。年夜飯中有各種寓意吉祥的菜餚,像魚代表着年年有餘,餃子象徵着團圓。而西方的宗教節日經常要求禁食,這與我們華夏的傳統截然不同。”
保羅聽得入神,頻頻點頭。賈曉臻繼續說道:“有人說,華夏人最懂喫,我們也不否認,因爲我們擁有異常發達的美食鑑賞系統。我們喫飯時會細嚼慢嚥,去感受食物的色香味形。我們講究五味調和,這貫通了圓融和諧的中式哲學。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件藝術品,廚師們精心調配各種調料,讓它們相互融合,達到一種完美的口感。”
“而且,華夏人會對味道有深切的依戀。” 賈曉臻眼中流露出深情,“味道若能延續,記憶就會一直在。無論你走多遠,去了地球的哪一端,最終有東西會把你拽回去,這東西不是你的潛意識,而是你家鄉菜的味道實實在在地塑造了我們腸胃中的菌羣。就像全華夏的父母都有個習慣,喜歡往子女的飯碗裏夾菜。因爲他們知道,只要碗裏滿滿的,人生就不會空虛,子女的精神也便有了着落。”
這時,朱漢騰補充道:“沒錯,保羅。華夏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飲食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在北方,以麪食爲主,像餃子、麪條、饅頭等都是常見的食物。而在南方,米飯則是主食,還有各種精緻的點心和小喫。而且,不同地區的口味也各不相同。川菜以麻辣着稱,湘菜則是鮮辣,粵菜注重原汁原味,魯菜講究鹹鮮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