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在城有點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啓明也接着說:“不僅如此,各地的食材也不一致。沿海地區有豐富的海鮮,山區則有各種山珍。像江南水鄉,河鮮是餐桌上的常客;而在東北,黑木耳、榛蘑等山貨備受喜愛。而且,不同地區還有各自獨特的烹飪方法和特色菜餚。比如北京的烤鴨,皮脆肉嫩,香味四溢;廣東的腸粉,口感爽滑,味道鮮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保羅和謝莉斯認真地聽着,不時發出讚歎聲。保羅感慨地說:“華夏的飲食文化如此豐富多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賈曉臻笑着說:“華夏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千年的傳承和發展。每一道菜都蘊含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比如,東坡肉就是以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名字命名的。據說蘇東坡被貶黃州時,親自烹製了這道菜,並寫下了《豬肉頌》。”
接着,賈曉臻微微閉上眼睛,彷彿沉浸在千年前的情境之中。他緩緩抬起雙手,右手在空中輕輕擺動,彷彿正在擦拭着鍋鐺,同時輕聲吟誦起來:“淨洗鐺,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 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韻味,左手則自然地垂在身側,隨着詩句的節奏微微晃動。
賈曉臻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專注與陶醉,他微微仰起頭,繼續吟誦:“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此時,他的右手緩緩落下,做出等待的姿勢,彷彿在耐心地等待着鍋中的豬肉慢慢燉煮至完美的狀態。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喫,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賈曉臻的聲音愈發響亮,他的雙手也隨着詩句的情感而有所起伏。他雙手微微張開,彷彿在展示着那美味的東坡肉,又像是在享受着品嚐美食後的滿足。
吟罷,他睜開眼睛,眼中閃爍着光芒,繼續說道:“這道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承載着文化的記憶。蘇東坡以他的才情和對生活的熱愛,賦予了這道菜獨特的魅力。在當時,豬肉價格便宜,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烹飪,而蘇東坡卻能巧妙地將其化作美味佳餚。他通過這首《豬肉頌》,不僅記錄了烹飪的方法,更傳達出一種對生活的豁達態度。就如同這道菜,看似普通,卻蘊含着無盡的韻味。它經過精心烹製,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每一口都彷彿在訴說着歷史的故事,讓人在品嚐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東坡肉成爲了華夏飲食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見證了歲月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
保羅和謝莉斯聽得入神,彷彿透過賈曉臻的講述和動作,看到了千年前蘇東坡在黃州烹飪東坡肉的場景,內心也更加深刻地羨慕起華夏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